速读学好语文——“三限"冲刺法
语文试卷的卷面文字就差不多近万。别说做题了,看题都看不过来。怎么办?所谓“三限”。系指“限时、限地、限字数”。凡经此法进行过强化训练的同学,在高考或中考最后冲刺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一限,限时。提高答题速度
高三语文复习点多线长面宽.加上语文高考试题题量越来越大.难度逐年上升,很需要具备在短时间内完成定量任务的快速作战能力。为了把“平时当战时”, “把复习当成高考”来培养同学们的思维的敏捷性、解题的快速性,在高考强化训练阶段.江西省一些重点学校的老师提出一个口号:
“一张试卷两节课.及时收缴及时讲。”具体做法是精选出一套比较难、足以考查同学们能力的模拟题,要求在两节课内必须完成、上交,老师及时批阅、讲解。这样的初次训练,大多同学仅完成三分之二。训练多了。便慢慢适应了,自己摸索掌握了解题技巧。
第二限,限地。营造高考气氛
不少同学因怯场而不能发挥真实水平.这与平时考时紧张有关。如果说限时是对考生们知识能力的考查,那么限地就完全是培养对紧张心理的适应。这些老师的口号是: “教室成考场。高考不怯场。”要求必须在课堂、在教室这个特定地点完成指定任务。这样,就营造了一种高考氛围。实践证明.平时的紧张焦虑是对待考场轻松无怯场心理的必要准备。通过限地训练完成了对高考考场紧张心理的适应。以后,高考地点变动.考场紧张气氛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弱,无疑便于克服怯场心理,从而发挥考生潜在的最佳实力。
第三限,限字数,锻炼表述能力
现在的高考对考生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很高,它要求考生运用尽量少的概括归纳性语言再现史实、提炼和表达观点,且做到条分缕析、要点突出。而事实上绝大多数考生总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一味罗列史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推行了“限字数训练”,口号是: “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凡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答题必不能超过限定字数,否则扣分。这样.让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成为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思维的明晰度、提高文字表述的准确能力。
通过“三限”训练,可以明显发现不同学生解题能力的差异、特点:有的注重数量,而得分较少,有的注重质量而又未完成题量。这样就可进行个别辅导,有效引导,以全面训练.培养考生的各项能力与应试技能。
点评
“三限”训练法可以用来学习语文,略加改造,也可以用来学习其他学科。一位博士生在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就很推崇这一方法。他说自己经常用此法训练自己,以闹钟定时做题。原来要120分钟完成的卷子,自己在10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为迎接高考做好了扎实的准备。
从广告中学修辞、学作文
什么叫比喻,什么叫对偶.背了半天还是一团麻绳怎么办?
如今的标准化考试中,常有给出一段文字、然后问你其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段一类的题。不少同学虽说也背过什么叫比喻,什么叫对偶,可一面对考卷中的文字.脑子里还是一片模糊。怎么办?山东威海的一位“状元”说.他当年也曾有类似的困惑,后来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寻找广告与修辞的共通点。比如说,什么叫比喻,都背过书上的定义,可一碰上实际文字,还是犹豫。而要记住“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一个广告,就不会忘记什么是比喻了。战斗机是飞机中性能较完备、战斗力强的机种.用它来比喻手机,突出了信号强、性能好、竞争力强的特点。记住这一点再来查看题目,很少出错。
再请看以下的例子:
夸张:华夏塔机——顶天立地。
拟人:你是我的好朋友——珠江冰牛奶。
对偶: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
三峡天下状。美酒稻花香。
喝遍天下酒.独恋黄山头。
双关: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这里的“大宝”既指大宝化妆品,又指画面中的小伙子.
还有康师傅3+2广告: “多用一层心,创意在眼前。”这里的心也有双重含义。
顶真:即上句之末为下句之首。如: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位“状元”说,记住了若干旬广告,就等于记住了若干个修辞的定义,而且决不会忘,更不会混,十分扎实。
利用广告来学习修辞,的确是一个简便可行的好办法.其实,也不妨利用广告来学习作文。可以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好的广告一般都具备几个因素:
形象:比如“吗叮啉”的广告,画面是一只青蛙鼓着肚子,非常痛苦的样子,形象地表现出人们胃痛、胃酸、胃胀时的那种痛苦,很贴切、也很形象。
生动:例如华夏塔机的广告,是借用了现代京剧《海港》中一段广为流传的唱段:“大吊车,真厉害。那成吨的货物哇,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通过歌曲.将华夏塔机那种力举千斤的气势表现出来,形式新颖.很吸引人。
简洁:几乎每一条好广告中都有一句简洁好记的广告语.比如雀巢咖啡的“味道好极了”、白丽香皂的“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引用:像红豆衬衫的广告,引用了杜牧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雨浓洗面奶则引用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将洗面奶的特性通过诗歌来表达,很巧妙,也使广告有了更深层的内涵.
试问。如果一篇作文具备了形象、生动、简洁等优点,再适当引用一点古典文献、名家名句,这篇作文还会差吗?
路过,学习下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我是个凑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