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考 做好孩子饮食管理预防意外伤害
指导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办公室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 柴湘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李晓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张燕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梁珊
编者按
随着高考、中考临近,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日渐浓郁。5月23日下午3时,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和湖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培养健康人格青少年,为高考中考保驾护航”名医大讲堂,在省图书馆开讲,吸引了100多名家长和考生前来听讲。
围绕“如何培养健康人格青少年,以及如何身心健康地去迎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办公室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柴湘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晓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张燕,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珊,联袂为考生和家长支招。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原定于当日下午5时结束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
今日,本报全文刊登当日专家们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快乐迎考有所帮助。
柴湘平
以平常心教育培养孩子
特别要预防意外伤害
“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名医大讲堂一开讲,柴湘平便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以翔实的数据证明,当官、发财、夺得高考中考状元等都是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孩子不会比我们的最高期望值好,也不会比想象的最坏结果差。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我们培养的是平常人家的平常孩子:健康、孝顺、守法、善良、诚实、协作。“家长有了这个心态,孩子的成长之路便会少了很多过度焦虑,身心会更健康。”柴湘平说。
柴湘平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预防孩子的意外伤害。他表示,随手百度一下,我们会发现各种健康危险和安全危险正在觊觎孩子:中学生+车祸:43900000条;中学生+死亡:11500000条;中学生+吸毒:6380000条;中学生+跳楼:6330000条;中学生+自杀:6130000条;中学生+中毒: 5710000条;中学生+溺水:3240000条;中学生+白血病:2320000条;中学生+意外伤害:2090000条。
据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包括意外伤害、物质成瘾、精神成瘾、性传播疾病、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行为。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有视力不良、营养不良、龋齿、肥胖等,而且小毛病里面往往藏着大问题,必须高度警惕。
柴湘平着重指出:“意外伤害在中学生当中是最常见的,34%的青少年有过意外伤害,占前5位的分别是扭伤、跌坠伤、锐器伤、硬物击伤和烧烫伤。”家长最不愿意面对的意外伤害是孩子的死亡,但目前溺水和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估计有130万名青少年死亡,但其中多数死亡是可预防或可治疗的。”
“最让父母懊悔的意外伤害是孩子的自杀行为。自杀是我国居民第5位死因,是 15~ 34 岁年龄段第 1 位死因。”柴湘平说。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性别、药物滥用、躯体疾病,家庭不健全、家庭功能障碍、家族心理疾病史和自杀史、家庭经济状况低下、家中有自杀工具,学习问题、被同学欺侮或欺负同学、师生关系差、品行问题,创伤经历、曾经尝试自杀、精神疾病、性取向异常、低自尊,以及应激生活事件(如高考、中考)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自杀的导火线。“因此,预防永远是防止孩子出现意外伤害的最重要手段,多跟孩子在一起,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
值得向家长强调的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都是小问题,要相信孩子自己的免疫力,不要轻易打针吃药。“总之,孩子和父母都要在学习中成长,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耐心,处变不惊,静待花开。”柴湘平说。
李晓屏
做好孩子的饮食管理
牢记“杂、少、淡、温、忌”
高考中考临近,不少孩子会出现考前综合征:紧张焦虑、疲劳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女生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甚至出现考试综合征: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出现心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和紧张心理,严重者还会手指颤抖、头晕耳鸣、大汗淋漓、无法自持甚至发生昏厥。
“其实中医积累了许多益智开窍、提高记忆力、集中注意力和考前发挥水平的办法,比如科学的饮食管理。”李晓屏指出。
高考中考饮食五字总则为“杂、少、淡、温、忌”,即食不厌杂、每餐七分饱、淡食多补、饮食宜暖、注意饮食禁忌。如饮食禁忌方面,海鲜与啤酒同食易诱发痛风,菠菜与豆腐同吃易诱发结石,鸡蛋与豆浆同食会降低蛋白质吸收,柿子与螃蟹同食可导致呕吐腹泻等,需特别注意。
1 2 3 有道理。。。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