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做到在世一生通达,过世四句家训,数百后世人才无一败儿
曾国藩 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并被封一等毅勇侯。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国藩继承发扬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临终前,这位中兴名臣的四句话很值得我们推敲,一起来鉴赏!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临危之际,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大意如下: 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慎独则心里平静
慎独则心里平静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主敬则身体强健
主敬则身体强健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崇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聪明智慧,都是从这些敬中产生的。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追求仁爱则人高兴
追求仁爱则人高兴一般的人生下来,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体,我和民间万物根本是同出一源的。如果只知道谋求私利,而对百姓不知道宽仁,对万物不知道爱护,这是和同出一源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高官厚禄,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于水火、饥饿之中的责任。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农夫织妇终年勤劳,才能收获数担粮食数尺布,而富贵人家终日安逸享乐,不做一事,却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锦衣绣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这样怎么能长久呢?
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心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为天下人考虑,一定要使自己饥饿,自己陷于水火之中,把民贼强盗不被擒获视为自己的过失。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有利于天下,都是极俭朴以修身、极勤劳以救百姓的实例。所以勤劳能使人长寿,安逸能使人夭亡;勤勉则人尽其才,安逸则无能而被人抛弃;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对人无好处,鬼神也不羡慕。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倘若曾国藩九泉有知,也定会捻须颔首微笑。
曾国藩,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儿女辈

子:曾纪第,早夭。
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同治年间相继出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
子:曾纪鸿,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他不热哀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可惜的是,由于平时勤奋用心过度,曾纪鸿事业未竟就因病逝世了,年仅33岁。
长女:曾纪静,性傲慢,不甚长进。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次女:曾纪耀,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且与家人和睦相处,虽未生育,但深得两个嫂子信任,继养两个女儿,其次女后来成为民国要人朱启钤的第一夫人。病逝于巴黎。
三女:曾纪琛,品行不甚端正。丈夫罗允吉,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四女:曾纪纯,她的丈夫郭依永(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五女:名不详,幼殇。
六女:曾纪芬,嫁入衡山名门聂家,其夫聂缉椝,以帮办滇捐局起家,至上海制造局总办,官迁至浙江巡抚(光绪二十六年,曾参与对英国裁厘加税交涉,在左宗棠提携下,官至浙江巡抚)。她一生由侯门千金小姐,到巡抚夫人,到工商巨擘太夫人,起居八座,子孙绵继,寿登耄耋,既贵且贤。幼承家学,工书,善诗文,所作楷书,雍穆浑厚,人争宝之。

孙辈

孙子:曾广均,曾国藩第三子曾纪鸿长子,曾国藩长孙。光绪十五年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其诗惊才艳丽,属温李一派,王闿运称为圣童;梁启超誉为诗界八贤;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巧星浪子燕青当之;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当之。曾广钧与当时李希圣、汪荣宝、孙希孟并称为擅长"玉溪体"的四大家。

曾孙辈

嫡系曾孙:曾约农,清宣统元年考取第一届庚子赔款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矿冶,获博士学位。
嫡系曾孙女:曾宝荪,父亲曾广钧是光绪十五年进士。祖父曾纪鸿,清末著名数学家。曾祖父即曾国藩。曾宝荪1917年9月在长沙创办一所"艺芳"女子学校。自任校长。先在西园开学,计有英文、算学专修生及大学预科两科,后迁曾国藩祠,实行六年中学一贯制。
曾国藩的第五代、第六代,大多分散在海外,也都学有所成,没有辱没家风。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强烈支持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