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最强大脑的科学训练方法的核心

[复制链接]
300 0
芬兰豆 发表于 2018-2-22 10:5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一个销售员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小说家,一个医生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画家 —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或者画过画 — 但他们认为他们距离“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尝试了就会爆发成为天才。

事实是所有这些关于成功学的个人经验和励志故事都不科学。假设一个成功人士做过一百件事,包括参加演讲比赛,衣着有个性,听英文歌曲,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等等,他会非常自得地把这一百件事都写进自传,没准还要加上女朋友的影响。然而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有四件事,问题是他和读者都不知道是哪四件。

科学不相信励志故事,只相信调查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发现其中的共性。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这是“怎样炼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此书直接引领了后来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现,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科学家们不但证明了“最强大脑”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最强大脑的科学训练方法论的核心。

刻意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想扩大舒适区,前提是能够主动的跨入新的学习区,并把学习区转化为你的舒适区。事实上,由于每个人性格喜好各有差异,各个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蹦极对我来说属于恐惧区,但是可能位于你的学习区之内。

很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感觉这个方式不如死记硬背来得快,为什么使用方法要耗费这么多的时间?我要说,恭喜你,我们正在走出舒适区,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区。很多孩子偏科、厌学甚至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舒适区不足以完成学习的任务,没有进入有效的学习区,在恐慌区学习得不到有效的改观。

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在很多领域的专家高手,几乎都有一个非常棒的启蒙老师!例如钢琴家郎朗3岁练习钢琴,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最强大脑第一季选手李云龙,启蒙老师也是他的父亲,李勇老师。

教育教学与训练,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一个优秀的教练,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并陪伴孩子一起发现,因材施教口传心授,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训练,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孩子超人般的蜕变。

2、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进行对话训练。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色扮演。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搭讪要求约会。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参加《最强大脑》节目的选手,人脸扫描仪、指纹神探、辨骨识人、辨变脸、三维百家姓、窃听风云......哪一个项目不是选手在背后付出了大量的训练呢,就像古代小故事的主人公卖油翁所说:唯手熟尔!

在学习中,最强大脑们擅长进行学习拆解,进行“分块练习”!比如说,记忆数字,首先要进行编码的图像转化,将转化图像进行想象联结,将其放到熟悉的空间场景中,进行回忆。每一项的训练,都有严苛的标准。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学习就像打太极,先慢后快,以静制动!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

3、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训练的过程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反馈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调整。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马上进行调整,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
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连续两届世界脑力锦标赛的总冠军王峰,在参赛前,自己一个人,在出租房内,进行持续的封闭的比赛模拟训练。

4、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球迷可能认为C罗那样的天才级别的高富帅球星很厉害,球迷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C罗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5、单独练习的时间
心理学家将练琴的学生平均分成三组,其中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集体上课的时间,而是单独练习的时间。


相关阅读: 大脑外观
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神奇之极!
常用的大脑更聪明
你了解你的大脑功能吗?
人类大脑蕴涵着神奇的记忆能力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

帖子2009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