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蔡元培——三次婚姻两张征婚启事

[复制链接]
53 0
潇湘公子 发表于 2018-2-25 19:0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这三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第一次婚姻父母之命性格不合婚姻:旧式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此时的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二次婚姻一幅画结缘作画人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王昭去世的时候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经颇有名气了,来他家里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提出了5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就是意见不合可以离婚。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惊世骇俗的字眼,竟出自翰林之手,消息传开来,一时间沸沸扬扬,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也许是姻缘天定,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他一打听,作者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天足、识字而且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于是他请朋友从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19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他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四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为寻求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他的第二位夫人黄仲玉可谓对此作用不小。
  
  1920年底,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就在这期间,黄仲玉去世。
  
  ●第三次婚姻相差24岁的师生恋婚礼:苏州留园拍婚纱照
  
  此时的蔡元培已经54岁了,时任北大校长的他日常事务繁多。出于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蔡元培不得不再次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当时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有24岁。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蔡元培的第三次婚礼,这次的婚礼完全是现代文明式的。
  
  当时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宾馆迎接周峻之后,两人一起到苏州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当时的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蔡元培先生的两次征婚广告
  
  蔡元培从小接受的是旧式文人的教育。光绪年间,他先中了举人,后点了翰林。中举的这一年,他迎娶了王昭女士为妻。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为他提亲的人多得踏破了门槛。不过这一次面对婚姻,他有了新的主张。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鼓起了冲决一切网罗的勇气。
  
  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羊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为:(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惊世骇俗的字眼竟出自翰林之手,吓得媒人个个退避三舍,消息传了开来,一时间沸沸扬扬,这种“离经叛道”、“混淆纲常”的做法无异于在向封建陋俗开战。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黄世振(仲玉)女士结为夫妻。此女不但天足,识字,而且工书画,孝于亲。婚礼上,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蔡元培的这种做法就是从“我”做起,以“我”为例,改革社会风气,冲破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权,打破中国传统在婚姻问题上对妇女的束缚。但要使整个社会为之焕然一新,蔡元培认为当从教育入手,以启民智。因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1907年以后,他曾赴欧留学。欧洲留学的经历对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站在另一个文明的高度反观中国旧传统,自然受益颇多。
  
  1921年1月蔡元培由巴黎到瑞士日内瓦及伯尔尼考察时,夫人黄世振不幸病逝。蔡元培不得不续娶。这一次,他提出的条件是:(一)原有相当认识;(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而能为研究助手者。这样周峻(养浩)成了他的第三位夫人。婚礼在苏州留园举行。关于婚礼的情形,蔡元培在《杂记》中写道:“午后3时,往周宅所寓之惠中饭店亲迎,即往留园,四时行婚礼。”“客座设礼堂,音乐队间歇奏乐。有客来要求演讲,因到礼堂说此次订婚之经过。”从1901年到1923年,蔡元培已是声名显赫之人,可是在婚姻问题上他依然坚持破除旧俗,树立新风。
  
  婚后第十天,58岁的蔡元培第五次踏上了游学欧洲的旅途。



相关阅读:跨栏高手
就说“眼力见”这事儿
你的坐姿正确吗
率意高蹈,翰墨如歌
时间冲不淡一头驴的思念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1

粉丝5

帖子675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