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光绪初年千古奇灾 饿死一千万人

[复制链接]
108 0
1111111 发表于 2018-3-11 22: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清朝光绪初年,曾经爆发过一场特大旱荒。这是一场被清廷官员称之为“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的大饥荒。这场大旱荒发生在1876年到1879年,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当时受灾的地区包括了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甚至波及到了江苏、安徽、甘肃、四川等地区,饿死的人数达一千万人以上,这段期间是清朝以来的特大荒年,这场大旱荒主要是以1877年和1878年为主,因为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在当时被称之为“丁戊奇荒”。而又因为河南和山西旱情最为严重,又被称为“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在19世纪的70年代,当时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捻,是从捻绳的意思而来的,就是合起几股为一股,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意思。当时的参战方主要是皖北、苏鲁豫三省部分地区农民,历时18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团练十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农民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可惜因为捻军领导者的政治目光短浅,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而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全军覆没。)都已经相继失败,农民起义的运动陷入了低谷,清朝对外也没有战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社会里少有的和平局面,是被称作“同光中兴”的一个时期。
可是就在此时,同治帝驾崩,慈禧选择了年幼的载?来继承皇位,光绪帝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最不幸的君主之一,此时的清王朝早已腐败不堪,他一上台,迎面而来的又是一场特大的天灾——中国近代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华北大旱灾。

1875年是光绪元年,这一年,北方各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先后出现干旱的景象,尤其是在直隶、京师地区。根据《清史纪事本末》中所记载:“夏四月,京师大旱。”5月11日(四月初七)清廷的上谕中也说:“京师入春以来,雨泽稀少,节逾立夏,农田待泽孔殷。”在北方的张家口古北口等地区,也因为天气亢旱,“麦收大坏”。由于旱情严重,清廷特意降旨祈祷,并命令五大臣虔诚求雨。可是一直到这一年的冬天,全省的雨水仍然很稀少,农田也大多龟裂。与直隶相邻的山东、山西、河南还有陕西省,在这一年也出现严重的旱情。而处在更远一点的甘肃省,因“各郡大旱,聚集于秦州(进天水市)的饥民多达数十万之众。”

华北大面积的旱情在持续了两年之后,在1877年达到了顶峰。在旱情的同时,更是祸不单行,很多地区又接连发生了水、蝗、雹、疫、地震等灾害,使当地的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朱寿朋所编纂的《光绪朝东华录》中记载:“自去年以来,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田禾缺雨,荒旱成灾,粮价日增,流民遍野。逮及今年,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春麦少有收获。而山西一省,荒歉更甚于去年,人情汹汹,朝难保夕,子女则鬻于路人攘夺或施于里党,啼饥者远连数郡,求食者动聚千人。户少炊烟,农失恒业......实有耳不忍闻者。”面对汹汹而来的灾情,清政府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光绪帝频频到大高殿设坛祈雨,但遗憾的是却很少能灵验。

可以说,在近代中国,只要发生比较大的灾荒,总是会“饿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清朝末年发生的“丁戊奇荒”因为清王朝已经腐败不堪,灾情就显得更加严重,华北灾区尤为显得一片凄惨的景象。
这场罕见的灾害从光绪初年一直持续到了光绪五年,当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历时既久,为地尤宽,死亡遍野,诚为二百年来之所无”。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期间,仅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被卷入灾荒的州县中的饥民多达二亿多人,占到了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死于饥荒和疫病的人多达1000多万,从重灾区逃荒外地的人数达到2000多万以上。仅当时的人口大省山西一省1600万的居民中,就死亡500多万人,另有几百万人逃荒或是被贩卖到了外地。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只得“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者“掘现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最终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的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后吃的……

山西的部分地区人口严重的缺失,如临汾、太谷、芮城等县,直到民国时期,当地的经济和农业生产也没有恢复到灾前的水平。严重的灾荒不仅使当地百姓大面积的流亡,同时也导致灾区的土地大面积的荒芜。根据山西当局灾后的调查,在全省的56476803亩的耕地中,因灾害导致的有地无主的“新荒地”,多达22007760亩。而陕西省1880年荒弃的田地约占全省民田的十分之三。

大灾过去后,当地的活下来的老百姓除了这一条命外几乎一无所有。当时的土地大量抛荒,劳动力也奇缺,而生产工具也在灾荒中被丢失或者毁卖。清朝发生的“丁戊奇荒”使北方的农业元气尽伤,对社会生活和以后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有灾必有荒”。“丁戊奇荒”之所以造成如此惨痛的后果,除了由于束缚在封建经济上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外,清代人口过度增长,土地遭到无节制开垦,造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也加重了天灾的危害程度。发生在晚清的这场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这场灾难可以说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的必然结果,旱灾对晚清的历史走向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似乎也暗示着中国封建历史上这最后的王朝正慢慢的走向灭亡。(文。落榜进士)




相关阅读:豚鱼计划:日本曾计划助犹太人在中国东北复国
奇怪不明物体惊现1999RQ36小行星之谜 直径约500米像人工建筑
把皇帝姐夫衣服扒光
赛金花竟让故宫免被毁
明清交替后朝鲜“华夷观”的具体变化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10

帖子5834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