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义与利

[复制链接]
71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8-2-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儒家重“义”而轻“利”,这一点大概是没有问题的。《论语·里仁》里引孔子的话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如果一切以“利益至上”原则来行事,则人与人之间的怨恨无疑会加深。孔子这样说,是合乎实际的。我们都很熟悉孔子这样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将“君子”与“小人”的分别,说成是“义”与“利”的区别,这一点,得到孟子的继承。孟子也说:“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论语·宪问》中,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孔子给出的标准,就有“见利思义”一条。“见利思义”,而不是“见利忘义”,更不是“唯利是图”,这是儒家人格非常令人敬重的所在。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莒父做县长,向孔子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大约是非常反感“见利忘义”的行为的,所以对子夏进行谆谆教诲。孔子自己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义”是居于首要位置的,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不去追求“不义之财”,这可以说是孔子的道德底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首章,记载孟子见梁惠王情形。梁惠王对孟子说,你不远千里而来,肯定会有一些对我国有利的建议吧。孟子的回答却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按照孟子的逻辑,只要行仁义,利自然就在其中了。《孟子》记载一次孟子和宋荣在石丘相遇,宋荣告诉孟子他要去劝说秦楚罢兵,孟子问他如何劝说,宋荣说我将对他们说交兵的不利之处。孟子则告诉宋荣,你应该用“仁义”劝说秦、楚之王罢兵:“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孔孟重“义”轻“利”,是否意味着,孔孟对“利”全盘否定?也不能简单这样看问题。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富与贵符合道义,那将如何?我想孔子大约也不会拒绝吧。子贡有一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见,“富而好礼”,孔子也是赞成的。“越穷越革命”,这种怪思想,孔子是没有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及弟子被围于陈、蔡之间,绝粮,弟子有怨色,只有颜回理解孔子,孔子很欣慰,同颜回开玩笑:“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假如你有钱,我给你理财。颜回自然终生贫穷,但孔子这样说,可见他并不仇富。只要符合“义”,富和贵,孔子是不反对的。孔子讲“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意思是:“只要靠诚实劳动,付出一定力量获得财富,也算仁德。”这很能说明问题。孔子反对的“不义之财”,大概是“不劳而获”吧。统治者,不就是“不劳而获”吗?
  
  孟子对统治者“不劳而获”是痛心疾首的。孟子用偷鸡打比方,辛辣嘲弄统治者利用高额赋税盘剥百姓,就是个著名例子。孟子之所以主张“义”重“利”轻,不是说“利”本身不好,而是统治者靠剥削发“不义之财”,这是不好的。事实上,孟子的“仁政”理想,“先富后教”是基本国策,其中为民生利,是首要的。孟子讲“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其实就是“为民生利”的意思。老百姓只有“养生丧死无憾”,统治者才能进一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教化百姓,社会才能和谐,这也就是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可见,儒家重“义”轻“利”,并不是不要“利”,只是不要“不义之财”罢了。儒家是道德哲学,其哲学的出发点是“义”,即孟子所谓“羞恶之心”,“利”被包含在“义”之中。“非义之利”被排除在儒家哲学思想的外面,符合“义”的“利”则被包含在儒家哲学思想之中。我们看到的是儒家主张“义”,其实“利”在其中。与之相对的,是墨家重“利”,但“义”在其中。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家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哲学,处处言“利”,但墨家的“利”,不同于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那种“私利”,墨子讲的是“公利”,是为了谋求英国哲学家边沁在《政府片论》中所说的那种“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里面自然就包含“义”的思想。
  
  今天的中国,首先要富起来这一目标,我们正在慢慢靠近。但富起来之后,“道义”问题就很重要了。为什么社会上“不仁不义”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唯利是图”的思想泛滥?回头看看儒家“重义轻利”“利在义中”的优良传统,或者墨家虽然处处言“利”,但“义在利中”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当今社会“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的不良社会风气,应该是一剂清凉散。



相关阅读:十七岁,猫的一生
圣贤口味淡
先驱本来是玩家
升值决战于八小时之外
没有脸的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