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你是不是觉得比别人穷

[复制链接]
121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2-25 12: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有比别人穷的感觉吗?”
  
  “不但有,还无处不在。”
  
  在北京某大型门户网站工作的陈文深有感触。他今年25岁,美国留学回来后,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他称自己目前是典型的北漂一族,“比别人穷的感觉”无处不在:靠工资基本买不起北京的房子,房租就花去了收入的四分之一;过快上涨的物价已经让他不敢去商场买衣服了……
  
  “甚至走在大街上,看到豪车从身边经过,尽管自己没有强烈的需要,但是确确实实的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买,‘自己比别人穷’的感觉也会油然而升。”他说,作为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白领,在这个社会中,实际上觉得生活得比较惨。
  
  事实上,有陈文这样感觉的人并不鲜见。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
  
  收入高也感觉穷
  
  “难道只有1/5的人这样认为吗?我认为应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看到这个数据时,北京的公务员马丽(化名)说。“我的工资吃喝养家后,剩下的也就够过年给家人同事领导送礼串门的。”
  
  在北京一家知名财经日报工作的胡涛(化名)虽然收入要远远高于马丽,但是同样也有“比别人穷”的感觉。
  
  “我的收入虽然上万,但我的房租每月花掉将近3000,出席重要场合,吃、穿又花掉一大笔开销,由于职业原因,交通、通讯和娱乐方面也不能太差。一个月下来,能攒下的钱不堪入目。”他说,他最担心的是等自己跑不动了,不能再支撑高强度的熬夜写稿工作,那时候工资肯定比现在低很多,他该怎么办。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乏这样月收入不菲,但缺少“富足感”的80后。这些毕业于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供职高新科技、媒体、外贸等企业的小白领,没有一丝“富足”的感受。
  
  “这些年我的月收入一直在涨,去年我终于拿到一万元的月收入,但我却不敢自信地说:‘我成万元户了’”。一位在北京一家动画设计公司做设计师的年轻人带着调侃对记者说。
  
  大学毕业后人职香港某着名电视台的深圳女孩杨怡则告诉记者,每当看到好多人在香港买名牌包包时,“自己比被人穷”的感觉最为明显。
  
  “穷”是相对的
  
  “你是不是觉得比别人穷”,这种直观感受很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比如在某段时期,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网络新闻,以及电视、电影都在讲述富人群体的故事,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跟他们比起来。我怎么那么穷。
  
  一般来讲,人们知道别人差的事比较少,知道别人强的事比较多,这是个认识上的问题。人们普遍存在的“贫穷感”其实有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心态。
  
  除去这种心理因素,感到自己比别人穷的受访者在谈到为什么穷时,他们更倾向于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等;而较少归咎于个人层面的原因,特别是个人层面可控制的因素,如家人是否努力,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等。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地区,认为自己贫穷的首要原因都是“缺关系少门路”,而认为自己贫穷的第二大原因均是“现今社会是一个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社会”。
  
  专家表示,这样的调查结果其实并不出人意外,在一定程度是中国社会现状的反映。中国低收入者不断受到通货膨胀的掠夺,而低收入者的收入上涨速度比较慢,高收入者收入上涨更快。比如房地产,有房的富人房产升值了,不用上税。而低收入者工资上涨却要上税。当前的税收政策是向着富人的,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中国贫富差距会不断拉大。快速增长的财富大部分流人到国家财政、资本所有者的腰包,流人到了少数人的口袋。
  
  由于社会两级分化,贫富悬殊现象太严重了,这种太大的落差所产生的“相对剥夺感”会使得有些人觉得自己是穷人。这个“穷”是加引号的,是相对的穷,不是过去穷得连饭也吃不上。
  
  值得警醒的信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但问题在于GDP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却增长乏力;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领域的诸多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压力在加大;贫富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不公平感开始出现……所有这些,表明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并没有相对应地转换成国民的切身福利,而部分民众对改革获益出现负面判断,更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信号。
  
  心穷更可怕
  
  “其实这些人的感受更多是精神上的贫穷感。不能得到权力的保护,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他们产生恐慌和无助。”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社会心理学室副主任石秀印认为。
  
  “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顾思凯·分析,现在人们更加相信权力、出身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改变外在的贫穷缺乏信心。石秀印说,如果制度缺乏改善动力,那么这种信心的塑造动力都将微不足道。
  
  很多人都提到社会大环境,如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等让人变穷,普通民众权利的被侵犯与难行使,并且由此引发的“权利焦虑症”,使得被访者产生穷人的感觉。
  
  除去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胀压力让老百姓越来越害怕,大家心里都在想,实在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明天还能买什么。”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每个阶层的收入都有差异,认为自己比别人穷很正常,级别待遇才会让社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张力,激发社会成员有改变和提高自身境遇的动力,带动社会良性运转。
  
  但是这么多人把穷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显得就有些不正常。
  
  负面效应明显
  
  当富二代开名车炫富时。十万蚁族蜗居在北京地下室;当福建屏南县的财政局为官二代量身定做招聘职位时,几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当上海一个房管局长拥有30套住房时,无数家庭为一套房子倾家荡产……
  
  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强烈对比并不鲜见。这种相对剥夺感,不仅会使人觉得自己像个穷人,还会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甚至愤怒感,而且会使自身的行为发生变化,在一定的环境暗示下,就变成攻击和侵犯。之所以转型期现在那么多犯罪现象,都是由这个相对剥夺感造成的。
  
  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老百姓受穷的感觉特别明确,就很容易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嫉妒心,当这种不满足感特别强列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一些个体不稳定的行为,这种不稳定的行为一旦变多,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如果这样的社会现象发展下去,很容易引起仇富心理,丧失努力进取的动力,影响到社会创新能力。



相关阅读:偷懒与经典
渡边小姐的高跟鞋
牛顿定律适用交际
何炅的不浪漫爱情
轻手轻脚直奔黑暗料理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