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关注宝宝3-4岁的非常情绪化

[复制链接]
65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3-1 12:3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可知道家里那个3-4岁宝宝的心理活动?了解他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吗?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3-4岁宝宝在心理和行为上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爸妈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读懂宝宝的行为,并能更有的放矢地培养宝宝的能力。
3-4岁的宝宝正处成长的敏感期。当孩子进入敏感期,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关注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期。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但这个时期,孩子有很多怪毛病。
(一)3-4岁宝宝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
典型表现是:爱哭闹、依恋行为、无意识行为占主导——这个和孩子认识依靠动作和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孩子多看表面现象,分析能力很弱,所以很小的事情,孩子就会哭闹。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己、不疼爱自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此时的孩子,是解释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搂一搂、抱一抱、拍一拍;然后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泛灵心理;冷处理。
依恋行为:不过依恋对象过度到老师身上,所以“我喜欢**老师”是孩子常说的话。与之想对应的就是“入园焦虑”(依恋对象没有很好的转移)
无意识行为占主导(思维跳跃性和想象力的另一根源)——家长需要用多重刺激来吸引孩子,读书时让孩子的眼睛跟着自己的指尖走。易转移,也易吸引,“咦?这是什么?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二)3-4岁宝宝进入了敏感期,对于各方各面都十分敏感。
1、“自私”的自主敏感期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结果造成孩子对物质缺乏安全感。
2、“不讲理”的执拗敏感期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3、“麻烦”的完美敏感期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面对如此情绪化和任性的宝宝,我们有什么妙方呢?
(1)互换法:让其他孩子出演任性的孩子,让任性的孩子扮演父母或其他人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体验,使任性的孩子以中领悟到任性是不受欢迎的个性。
(2)转移法:当孩子任性时,利用当时的情景,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其他的新颖事物上去。
(3)听任法: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如哭闹、撒泼等,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家长不要去理睬他。当他感到哭闹、撒泼这些武器已经不灵时,会自然停止哭闹。这时再对他选行说理,在在会收到更好的毅育效果.
(4)说理法: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例举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孩子讲清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5)引导法:家长可以从任性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加以挖掘和引导。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把任性的缺点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
(6)激将法: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孩子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7)预防法: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行为出现的情景临近时,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做到“约法三章”。
(8)委托法:孩子喜欢帮大人做事,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委托他去完成某项力所能及又感到有趣的任务。这样即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情绪,防止出现“顶牛”状态,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受信任,产生满足感。
(9)夸奖法。针对孩子喜欢听好话、带“高帽”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过去好的行为或孩子喜欢听的话,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让孩子可以“顺着梯子下楼”。这些方法有时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尊心、同情心、上进心,从而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
关注和理解3-4岁宝宝的非常情绪,找出相应的应付方法,这样将能是父母跟宝宝都能更加快乐、轻松喔!



相关阅读: 不顺孩子的意就乱发脾气,怎么办?
父母的语言对宝宝影响重大
专家:宝宝消极情绪或与饮食有关
孩子不听话行为的原因及对策(三)
不可不知的4个情商谬误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