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奥修谈阅读

[复制链接]
98 2
ropan 发表于 2016-1-7 08:4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敬爱的奥修:6 N! x) ~8 Q$ H& Y% @, U2 E0 B
   你说头脑的实质就是记忆和信息,那么阅读是否会让头脑膨胀和增强呢?
- ?( m1 q0 c# l6 f+ a+ t  ]9 p奥修:
5 N# |* @( ?- ^   这要看情况而定。这取决于你。你可以将阅读用作自我的食物。这非常微妙。你会变得有学问;那么它是危险和有害的。那么你在毒害你自己,因为学问不是知道,学问不是智慧。学问和智慧没有关系。智慧在完全没有学问的情况下也能存在。    如果你把阅读知识作为头脑的食物,来增进你的记忆,那么你处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但是阅读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运用;那么阅读就像生命中其他事情一样的美丽。如果你阅读《吉它经》时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倾听神明的歌唱——那并不在词语本身而在词与词之间,不在行本身而在行与行之间——如果你阅读《薄加梵吉它经》(Bhagavad Gita)就像神明的歌唱,如果你倾听它的音乐,那么它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它会有所帮助。   在深深地吸收的某些时刻你将于神明融为一体。在倾听鸟儿的歌时,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所以问题不在《吉它经》、《sj》或者《可兰经》——根本的问题是听的人。你如何去倾听?你只是贪求多知道一点吗?那么《吉它经》、《sj》或者《可兰经》都将毒害你。如果没有贪求,你只是党一手美丽的诗读它;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 \. ~. S. _4 L' c( A6 c
    你不是试图用它来填满你的记忆,你只是觉醒、阅读、观照、察看,尽可能的进入它但同时又保持清醒——就像山上的观察者。你不应该被留下印象,因为所有的印象都像堆积在镜子上的灰尘。
* R2 `  l5 f1 F+ s4 W/ U   如果你没有印象——我不是说没有被唤醒,那是完全不同的。被唤醒和留下印象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人都可以被留下印象,但被唤醒,你需要有极大的智慧和领悟力。唤醒是融入某一的曲调,以它来静心——不是通过头脑而是通过你的全部。   如果你那样来读《吉它经》,你是用你的血液,你的肺腑,你的心灵,你的头脑,你的身体来读《吉它经》。你所有拥有的一切,你的全部,都在那里。当你只是收集信息时,你的头脑在,没有别的。那么你收集印象,你错失了。7 s$ D/ D" P( H8 v
   倾听我可能有同样的情况。你可以听我的话;你可以倾听我。如果你只是听话语,你会比你来这里的时候多一点知识,你的负担将加重而不是减轻。你将在枷锁中陷得更深,而不是解脱,因为无论我说什么,这些不是话语。倾听他们之间的宁静,倾听那个说着这些话的人。与我同在!如果你忘了我的话语,什么也没有损失。但如果你仅仅带着我的话,你忘了我,一切都失去了。
& Y8 z5 E  q; L$ V. K' b  倾听我不应该只是通过头脑,而是用你的全部。你是一个整体。一切都联系在一起。当你倾听我的时候,有心灵去听,用脚、手去听——变成一个完全地倾听者,不只是头脑。如果头脑听,他不断的淤泥以前所知道的那些比较着。他不停的解释,当然,你的解释是你的不是我的。   每一个人,如果他是用头脑来听,将使用已有的知识,用已经得出的结论来听,那么他不是纯洁的,不是没有被污染的。那么他是用一个已经受污染的头脑来听——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只是你的解释。
  我在读一则趣闻;它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学校:  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讲述发现美洲的事情——哥伦布与他的航行和发现。一个男孩非常兴奋,非常专心致志地听着。于是老师让他写一篇关于发现美洲的作文。那个聪明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哥伦布是一个不用打鸡蛋就能让他站起来的人。一天西班牙国王把他召来问:‘你能够发现美洲吗?’
7 Y- W8 v1 n5 P' ~  ‘可以,’哥伦布回答说,‘如果你给我一条船就行。’
3 }# I7 U5 H6 h( e* D5 u  他得到了那条船就朝着他所知道的美洲的方向驶去。水手们造反了,发誓说根本没有什么美洲,可最后舵手过来对哥伦布说,‘船长,就在眼前了。’
6 j, i2 X7 q# @1 Z6 A3 m+ W, H$ j  当船靠岸的时候哥伦布看见了一群土著人。他问他们:‘这是美国吗?’‘是的,’他们回答。6 ^, |, u  s! x9 |8 e
  ‘是的,’首领说,‘你就是克里希托弗•哥伦布,我猜对了吗?’
- ]+ ]6 @/ C/ C; Z. q- Z9 }  ‘我正是,’哥伦布说。
0 R- p9 |. x8 l) p  印第安首领转过身去对他的土著人说:‘一切都完了,我们到底还是被发现了。’”, L  d' F& K/ j9 l) f
  孩子用一个孩子的头脑来听,他自己有自己的解释。每个人都用他自己的头脑来听——那么你在听着但并没有听进去。: K. l" c) i4 o) L/ W
  在印度,当有人读一本平常的书时被称为“读”;可有人在读《吉它经》时,我们对
8 N- [8 O5 |+ d+ B( P) c 此有一个特殊的用语:我们把它叫做“道”。在字面上他的意思是“日课”。一般的阅读只是读——机械的;可当你深深的沉浸在里面,那种读就成为一种日课,那么阅读深深进入你的存在,不仅是你记忆的一部分,而且是你存在的一部分。你吸收了它,你沉醉于它。你不是用那么多的语词来负载你的信息,你在你里面拥有了它的精华。就是那种精华进入了你的存在。我们把它叫做“道”。
9 M6 j5 _( u: W: f, |: c  读一本书,一旦你读完,书也就完了。读两遍没什么意义,读三遍简直是愚蠢。但是在“日课”中你必须每天都读同一本书。有人也曾在历年之中每天诵读《吉它经》——五六十年——他们的全部生命,那么他就不是在读,因为他不是去了解那上面写的是什么问题;他们知道,他们读了几千遍了。那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把自己的意识一次又一次的带到同一个调门里,好像克里什那活在他们面前,或者季度活在他们面前。他们不再是读一本书,他们把自己转换到一个不同的空间,一个不同的时间,一个不同的世界。
; [  x; \6 g$ g3 q" j' F  读《吉它经》,哼唱它,和它一起舞蹈,尽可能的向着内在走进去。言语很快就被留在后面但音乐走得更深了。然后甚至那音乐也被留在后面——只有节奏在回响。接着就连那个也走了。所有无关紧要的都走了,只留下精华……那种精华是无法表达的。他无法说出来——一个人必须去经历它。$ _9 b  u, X" s8 L# Y$ O
  因此如果你读,那要看阅读将帮助你变的自由呢,还是会把你变成一个更大的奴隶。它将变成一个自由呢,还是牢笼,这取决于你。4 ^6 c- _: I7 z0 V: X+ G5 k- f
  一位音乐老师带她的班级去听一场音乐会,希望这样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看完演出之后她带他们吃蛋糕、冰淇淋和其他东西。1 @* ~, p* c5 z- D+ J& t
  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师问他们中间最小的一个,“你喜欢音乐会吗?”
& t- R; J2 S' \" k, j6 G. X7 f  “啊,是的,”他快活得说,“除了音乐我全都喜欢。”
3 H, U2 J' ^. [0 R/ C. W8 T  如果你只是用头脑去念《吉它经》或者《sj》,你将享受其他的一切,除了音乐;而音乐才是真正的东西。那就是我把它叫做《薄伽梵歌》的原因——神之歌。整个东西都在最深处的核心里面。它是诗,它不是散文。是必须有一种完全不同于散文的方式去领悟。: e4 g; Y  C+ N- G. e( L+ K
  散文是逻辑的,诗是非逻辑的。散文是直线形的,它朝着一条直线移动。诗不是直线形的,它是圆形的,它作圆周运动。散文适合于一般的事和一般的体验。有些体验是无法用散文来表达的。那些体验需要诗。诗歌意味着一种更为流动的形式。诗歌意味着一种更具歌唱、舞蹈和庆祝质的形式。一切伟大的经典都是诗;即使它们用散文的形式来写,它们也是诗。诗歌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写出,它们也是诗。诗歌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写,而散文也能用诗歌的形式写。所以这不只是一个语言形式的问题——它是一个非常实质的问题。4 H8 N* r- j( u' I8 h& b, O
  所以当你读《可兰经》时,不要读它——把它唱出来!否则你将错失,你将错过一切,你还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音乐之中。如果音乐包围着你,《可兰经》的,《sj》的或《吉它经》的音乐,你有着一种舞蹈的感觉,你的能量是纯粹的快乐,流动、泪水、欢笑、舞蹈;如果你感觉到仿佛有一股清风进入你的存在——那么你就不再积聚灰尘。
2 R& u7 g) T9 E  阅读就是去了解某种艺术。它是进入感情深处,进入一种参与。它是一种静心的伟大体验。但是如果你只是象读小说一般读《吉它经》,你会错过它。它有着一层又一层的深度。所以,日课——一个人每天都必须重复。它不是一种重复,如果你知道怎样去重复,它就不是一种重复;如果你不知道,那么它就是一种重复。
! s) B! l& ~. @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目不忘单词通(淘宝)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fulfugh 发表于 2017-1-5 14:03 | 只看该作者
发帖的人,威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7-1-31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3035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