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近代化”概念" u7 ?5 W2 N1 c# s
# C+ O5 d3 Q' \7 h+ m Z近代化即现代化,指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推动,实现封建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政治上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上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经济上向西方学习现代军事技术、努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 G) a1 a# {% W+ V8 l# z6 y
3 a" z, G2 B" m0 N N% }二、中国近代化的背景& L. |" t( g) B, S/ e
# y+ [* j f% A1 i* H+ \% Z: Y
国际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时代潮流。(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和野心。
Z+ x; J, i$ L9 s/ n
% C$ v2 K0 U @' p# t+ u i国内形势:(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解体。
* a% k: F% d' M. O' p; L6 W0 c* _9 S- l
三、内容' T3 z) J; @- \% ^1 d
/ G W1 t% X( P6 `3 q(一)经济上:近代工业兴起。) a# r' I1 U; o q: v
2 ^- f5 U; J$ n: g# K5 p9 ~* r
1. 洋务企业:
. X$ |: x) W, n/ q. p* G& G1 s5 x" ^- n6 F/ {
(1)创办的背景:8 H& x$ T% K" S- R/ u$ c. w5 U
2 P' | M, E( J0 \8 x1 M6 K
外患:两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外国的船坚炮利;60年代中外暂时和好。( T& C- M( ?% u& u6 v% [- T' E& E
6 l9 p n; b, O- F9 c7 m; V
内忧:尖锐的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统治危机。- ]8 }+ O8 e5 C: C2 M0 R4 l, _
+ L2 F$ Y; Q, Z, |
(2)评价洋务运动:
: g. }6 D& o, t8 x% g1 Y
5 r ~. j. [) O) O; m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w) l w( G; P+ b
d9 I+ o+ z8 u- ~+ \% \: i' R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8 \' x6 a3 B( d0 j2 z$ V1 @$ w5 d
' }, N$ A& M/ r) ^! B3 Z& p生产技术方面: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装备了我国第一批近代军工、航运、采冶、纺织、电讯等生产部门,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 z+ O5 c( c2 j9 Y$ ?
+ L9 S0 E3 z) c& ?, wB. 洋务派引进雇佣一批外国技术人才,培养了人员,传授了技艺。
( t4 W1 f- h' l- u, m1 m, ^6 h5 p. Q# o/ B% o. z% @& w) {' Z
文化教育方面:A. 创办新式学校、学馆,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而是以“格致之学”为主;培养方向,不再是封建官吏,而是一些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翻译外国书籍,还出现了一批中国近代的科学家。
% `3 D+ q" z& c0 t# ]
/ R! D7 e$ `1 v2 Z2 u f w+ rB. 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人才,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I% `7 u% Y3 Q2 Z, w3 g ~0 u c( z0 _" t2 p
D. 创办报刊。0 R7 @/ J, x7 c0 [
4 J$ \4 h {' H
军事方面:A. 近代海军建立起来,军事近代化起步。8 C9 q p m) B( W' S
! V5 y. U4 n$ C2 g
B. 洋务派对清军进行武器和训练上的更新,既有镇压农民革命的一面,也有抵御外侮的一面。
1 ~) n& X& {* a0 f9 ?1 q6 V. R, ~( ^! j: {/ G/ L2 T/ z0 u+ d' k
(3)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而极力维护。& a1 {+ Q9 n) E+ O) {) G( M0 [' z- K
2 K9 C, ?. }, }8 G
2.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M. D2 u+ p' R
/ g4 ^# m/ A( n; E(1)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 W2 b! z" w: H- q$ X( v( c
8 M% V3 h, z; B8 F( B% m6 F①社会条件:A. 已有的资本主义萌芽。8 @8 y5 I% B& K) o& B; z( E
* N. W2 I- _4 Z$ C' k+ ]) {6 TB. 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m# i1 W$ L* Z: s3 n0 ?
% v: {" ?3 q! m. L; l3 JC. 外商企业的刺激。
2 @ E A/ ^4 H. Z, m
5 Q4 J- o. X/ [1 w1 B4 a2 _ ]D. 洋务企业的诱导。% x2 e6 k0 t1 u- L$ ~/ R, `
' L- j& u W. ?* D3 J/ b②国际背景:A.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依次完成工业革命,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 l% ?. J p6 Y
9 F) t! Z9 F% _2 |, o- ]2 \B. 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 w: H. g3 U6 o+ c
, E$ r. t) B5 E1 }! l2 }! Z, W Q2 E; VC.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 V- U6 y/ f) O* d# N* C8 Q
, h/ q( F' q) K" {1 d(2)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新政”中“奖励实业”。3 ]3 m8 r: m$ }& U' ^) S( R" V
* E1 X, p/ Q0 G; e. W
①原因: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7 F0 E1 V5 T7 {$ R
" B' f: n8 p% Z( {9 b/ v-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h4 ]- m/ `' s. \2 a
$ |& ^) }% O# r1 {7 H
C. 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愿望,再加上利润的吸引力。
+ \- f; i$ v4 |. C9 Y5 U
# @% m& { K2 j0 r0 Y y# L②此阶段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特点:
1 O% s& y6 f0 j' ^: P# e& ^- s1 W0 E$ U7 p3 f& V: L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c6 m! Q/ D! C
" l5 i+ f0 V! S/ R7 b1 f0 N* v表现:A.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9 y5 b, f6 d% m! k, _# _! I' X" [* e. X1 N4 n
B.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 K) V; x* m' f' b/ o. g: D0 A$ H
! a( }* A: @2 U4 s. c. b5 V/ {③国际环境: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实力大大增强,在全球范围争夺市场、输出资本。
$ Y" q/ m) D/ I6 x* G
* O7 }5 }' G. ]& @. V% B4 x) L(3)春天:20世纪前20年或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1914—1919)。2 K: a$ ?2 v0 v9 F7 P* ^# D3 t
0 M T1 a) ?' K; u1 i①原因:A.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X- ]2 B: d* w3 ~; t1 |
/ j( m9 [/ D$ O1 Y2 p- |6 UB.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了障碍,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他们的事业心和爱国热情。. x! P" j5 }+ q. B, B
$ k8 ^. H" C# MC.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d9 L: x9 J! H6 [" h/ q
l; D) X) ~1 P
②影响:A. 无产阶级壮大——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 m5 M0 H* G% e: R" V# }! M5 }; f1 P9 ~1 n7 ^% Y5 c' f$ d/ V
B.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因而在政治思想上迫切需要一个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 s, B8 f- N5 M( e7 j% z& k# v N" e* w e" `" p! F
所以经济上近代化为政治上的近代化准备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 o: a' ~, U6 t. Y+ o* w1 F
; O, P2 n: W- {9 T(二)政治上:打破封建专制,确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h4 C. D2 U7 A: w7 T
% j0 g& v- ~5 M) i4 m% E# b1. 总理衙门的设立——外交机构近代化:! ?" s& I- D. t' @; y2 a* n* Y0 O
0 D, |# G3 Q' z
职权:主管外交、通商、税收,后有筑路、开矿、买造军火、畴饷、海防,总揽一切外交事务。) m [) w/ |2 @* X4 j4 T
/ }1 M: r3 F4 D& r8 C" ^其地位和影响超越六部,并不在军机处之下,成为清政府一个重要的决策机构。1 v# r0 v/ K7 l) {8 J
6 v0 M; g' { t. ?! E2. 清朝从专制到“民主”的道路:2 V/ P/ a5 j: Z6 d: z/ q
9 S9 F; v" H6 K5 i. H' a& Z. m- A
(1)戊戌变法/ U8 i/ b; P' d0 S
4 {& b' g. S! g/ T5 N
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3 c! l9 g3 Z4 B9 ]/ g5 z$ ^# v& H' w7 b
19世纪末,康梁等维新派提出了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并采取了积极行动,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但变法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
?/ u1 k8 a. A8 d6 N! Z/ `- x- n
9 v$ c' r7 S6 o* E* ?& I(2)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上而下实行“新政”。
9 J! c# o, y1 |! k; R1 _: ~9 {: F1 J5 ?7 G" i* b9 H8 H& Y @
(3)辛亥革命:1919年前近代化历程中最伟大的历史事件。
- ^4 ?- m+ I9 A, ]# I3 ]- o$ I2 x& t3 I' c
政治功绩: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1 r* H" }/ O; s6 Q$ x, V9 c }( F
4 Z4 M! H0 `6 x8 \8 S k$ O- J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第一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m( T1 i8 y" A" T, C( C4 u. r! m
(三)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争取自由民主、科学的道路。% w( {( ?% |( K! v4 ^' D: A1 U
; `- U$ `/ \5 P' N* O9 F7 f1. 地主阶级“救国”(自救)主张的演进:0 t5 T9 V$ Z+ c7 P9 V) X: E6 M9 W
A5 j# O" W! p3 s4 I4 B6 H( G
(1)“师夷长技以制夷”。
* N ^' V! V+ _; J+ Z5 ?# Q' ]7 U& `7 o7 q7 Z2 `
开眼看世界的焦点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器物)
+ v0 G# M& [* S4 q- d) F% o. Y
6 `) V3 B/ D* K, A原因:①社会原因: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正面碰撞,对东西方差距的认识不可能深入。3 l+ @4 `3 M3 p7 U
4 }0 [0 A5 v- o* l: ^2 E* d②个人原因:林魏同属地主阶级“补天派”,思想出发点是维护中国封建“天朝”体制。
/ |' l F- }* L8 F0 i3 v ]* A
7 `+ ?0 W7 l; Q+ }0 b- k* ` ~(2)“师夷长技以自强”
* L$ ` B4 ?0 c( s! t! ~
/ u9 L, b* ^% G& }- D; H; Z3 H60年代,洋务派透过“尖船利炮”看到了中西之间更多的差距,“师夷”内容扩展到工艺技术和学堂教育。 Y3 ^) y. h1 ^/ e' @; Q* N
% s8 E4 o" ^; R3 p7 g
洋务派从“求强”到“求富”观念的转变,反映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和进步,中国封建传统重视军事镇压力量,鄙视轻视工商。“求富”思想打破了这一传统,把工商也作为立国护国之本。3 P8 E: z# o! e/ t2 h+ t) O5 K& o
( V: {! V, m% U7 A7 ?2. 农民阶级的救国主张:
) ~9 s5 b, _( R2 K; ^6 M
/ c% g7 k0 L9 b" C) L(1)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天朝田亩制度》)、后期的《资政新篇》。
! L" \6 s; w1 u$ }' y, a$ W- S U- Y2 z/ a2 `
(2)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
+ u# I1 R2 N3 z! I& D. u
% `) ^; d6 t' A教训:以上两次运动失败都是由于理论的落后(空想性、盲目排外)和阶级意识的局限性(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导致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任务。; d9 B. b o9 D& B) D
' ~# U; C0 W6 [' _/ X. Q两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
1 V! s2 A$ P9 h: Z0 o2 D8 S+ F+ L4 X/ r9 F2 P
积极作用: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3 | @( k( \
/ j1 r0 q$ S+ l# _; G
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的打击,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A, [# Y% Q! F7 q
! R" a( O" H0 l! n, b3. 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思想. |+ u/ p6 d9 H! e
; F: c' L$ u+ U, M(1)早期维新派的思想。9 z9 X2 m, q: V4 H- \
, U. d3 \# \1 b$ |9 |7 G
指出中国富强的出路在于变革政治制度。0 @3 ~; F( o" N
! {8 w2 B/ H9 |+ [3 @9 ^' J(2)康梁维新派的“君主立宪”。5 d& I4 g! ]% |: h' x: j; Y. V
$ h4 b5 d ^- m: x6 d0 H维新派是资产阶级上层,与封建阶级保持着难解难分的关系,在斗争中妥协性更大一些,走的是改良的道路。8 l" D% {( ~5 B- N- d
1 ^7 k) J2 K4 e- B5 s& ?2 p(2)辛亥革命“民主共和”。3 J6 \4 A. U5 N F
! N% O: X5 L/ ^1 x+ a( B$ z
革命派是资产阶级中下层,与封建旧势力联系少,斗争性更坚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 o. i/ s9 s6 v2 A: v
) d% }% K) g; y+ W7 z# M& g# v(3)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0 R( C/ L5 S* j! I) o0 ]* K! r' I1 d' n" }( {) c
四、近代化的特点1 f/ |) z/ Y: r Y9 m5 H, o
# @' k% x+ @7 E" m$ p8 a(一)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 W6 P- r: R, m; v- o, _
! l) d, w% D! g/ m1 |3 g+ r(二)内容:向西方学习。. I1 w1 H! u9 ^
7 W# z- V1 Q6 o/ B0 @' q林魏“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 v o6 f8 F9 A. o
0 D$ _% I4 o0 h: w9 \# o/ p
(三)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曲折性。
+ y) _( ^- s+ |4 E; d0 K+ G) b
2 |" i# U( g' `(四)结果:水平低下,发展缓慢,最终没能实现(表现:经济上近代工业发展畸形,政治上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Q! J# f$ `. u' @
3 Y3 V& e/ T ?: {2 I' }
五、作用及认识7 V" Y( b: g9 ^' m. P. B
1 [9 S4 l% K, ^; m/ {( W/ W& y
(一)积极作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的进步。
& N' a) [8 R, L2 T5 D/ ]9 N, M5 g# q
(二)局限性:并没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举步维坚。
; R. Z3 @$ X, F, T+ _% _+ N( ]# t$ t/ ]' q! y& }
(三)认识:1.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0 `! j$ }) {* I$ v2 {+ c
7 n8 Z3 p& D; f$ G2. 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 b9 V1 G% y! F
K( q, }2 r: n* c; N9 |
3.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g. E8 ?, `1 W3 R+ s
( ]" ~& p# T% A4. 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 W/ n/ @, n1 f& b- q9 u' {
2 Q6 u' W- U/ M: o7 O9 \5. 重视科教兴国。$ n- a4 D: G. O% e: ^
$ M B" ?% `6 S$ G(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