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是三大题之一,其要求高,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种题型。问答题的题型多样,角度多变,既考查考生对学科体系的掌握情况,又综合考查各种,包括理解、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能力、历史材料的阐释和处理能力。
" G% ^- q! ~4 L, Z4 W5 o9 r
, y: o/ z9 m1 d% H, D; b; t4 y0 k本文从了解历史问答题基本结构、掌握历史问答题解题的一般原则入手,把握历史问答题解题的切入点,减少问答题的失分,争取历史高分。
& D6 R* _; v! M; ~+ F" Q+ q8 G* j1 O0 p m) q) T: L6 b! H' F
(一)历史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 W& m. a8 ^7 h4 B! T9 b" t& [/ w! O* E* Q/ r5 X: W0 \& |
历史问答题由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和提示语组成。限定项是该题对中心项在时间空间上的界定。中心项是就该题的属性及其、经济、民族、文化、国际关系格局等答题内容的对象所做的界定。求答项即是设问项。提示语是答题的方式。见下列示例:
/ o: o' g, t$ f! S2 }
0 U1 T/ W7 q. [9 u2 P& E; P如: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
3 `4 R1 [/ L% n3 ^" \( S! A6 g' @" S% I6 A1 I4 }, S
提 示 项 限 定 项 中 心 项 求答项0 u& b, D. F2 ^9 W3 \
# U, }8 s1 E+ Z# H: l! C* [; B
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2 `2 a _4 { l. C1 Z( T* H$ w( e9 z
提示项 中 心 项 限定项 求答项: f$ X2 k9 P) L7 a7 g) J& t# {2 j4 V) S
/ Y% d+ S0 k$ D' B7 y答案: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步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9 W2 i' C) t" z1 F
. C1 s( D5 `$ i. J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共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对其自身地位的评价)它是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8 b4 T9 i; d+ G
4 s5 _% Y- ~3 o* D(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热血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9 v9 l9 [) H5 q' O* f5 ~ N* x! R3 T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能力,综合归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问的关键是理清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并划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致可按兴起、初步发展、迅速发展、衰退来划分。然后结合相关社会背景分析兴衰过程。社会背景即与兴衰有关的条件、原因,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考虑。第二问难度较大,主要是对历史地位这一概念的认识,既要分析其自其自向特点,也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U3 \# O9 d5 w8 X: Y9 i
% h. ^+ }, [, }. w(二)历史问答题解题的一般性原则' I* h9 J- x7 s2 j; f4 T) i" Y
# {( H7 A9 ^" o) K0 ]9 [
第一步:审题:解答问答题关键一步是审题。审题不正确就会偏题。审题一要审题目中的限定项,确定该题的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二要审题中的中心项,确定该题答题内容的对象;三要审题型,确定用什么解题;四要审求答项,明白问什么。如果是材料型问答题还要审材料中的观点。第二步:教材和学科知识定位。确定该题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当于材料中的哪些章节内容。第三步:根据提问对象列提纲,抓住关键点;第四步:筛选要点,史实结合,对题作答。并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论分析等。
+ _7 |3 G- K. L* G8 s7 n. [% f" Z4 E. D6 D& S
审题答题训练 :2001广东、河南卷35题: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
) r; z8 ` O: \# f* u, K
; I4 C; O$ \# b8 Y1 r% @审题:限定项: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示项:试述,是简述题。中心项: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求答项: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5 s& x# L7 Y$ @6 @7 X
# v7 k. b& p4 U, H
教材学科知识定位:中近史下册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w; B" p+ K& ?/ _. A! O4 A. H4 i$ V k4 l/ N
列出提纲和关键点: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政策……,措施: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中:一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发生的国营经济(这是对官僚资本的,排除),二是稳定物价,是打击投机商人(是私人资本主义中的违法分子),三是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农村土地改革政策中保存富农经济,与民族资本主义政策有什么关系?这一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运动的阻力,也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所以要答出这一点难度较大。至要根据和意义反而比较容易。
+ P. F! E8 {; _$ _/ A& ?/ P2 A" |9 F3 C! S
答案: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措施: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打击投机倒把。根据: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全国经济的60%以上。意义:促进了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5 o3 A. x3 w3 |# f4 ^4 {
, u/ m' P+ E. G' x8 y6 H3 K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时要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思考。首先,要明确我国政府的政策。然后,要从党恢复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中概括提练出有关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三项主要措施及其依据。最后,从对财政经济的恢复发展分析肯定其积极意义。
6 C+ m" L' [9 b. g% j& O- ~: E7 t5 G
(三)、历史答题的基本类型, J0 _3 y& x3 T
+ ~# G. e6 X& R; h+ ]
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历史的历史问答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从形式来分有普通文字型和材料图表型。从答题要求来看,可分为叙述型、分析型、论证型、比较型、综合型等五类
9 K$ V) Y. v! O) t% b/ ]# a& C( W# I; D4 W' `
(四)、各类历史问答题解题思路和技巧
$ @& K7 E; H+ _( M
' w6 \' U- A6 F) c' T9 R2 P1、叙述型问答题0 r" |$ y* e: d- z J/ I0 |9 k
* Y4 S. x" K4 M2 u; x; K4 [
题型特征:它要求考生归纳和综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主要内容等,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 E# Q! V- M1 _. a
, `# q. N6 d' m* u h4 J3 t
例200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第35题) a) U9 P, D$ N
7 b& t- u# U% P+ @" N3 ]# J; y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他们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5 x$ {/ x* F5 K" i
) T; C8 T) Y$ k解题思路:这类题目难度不大,首先确定时间空间的限定,明确中心项,然后教材定位,最后要求考生就有关事件过程、人物活动等进行梳理概括、进行分层次叙述。要点明确叙述完整、表达正确即可。' n$ `) B% V7 h$ h! V9 r: p
; O( ~# e ?( O2 ^8 H% R& K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压反革命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2)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后,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 j% q3 D9 I, g7 h2 S" N! r$ i+ i& O
2、分析型问答题, e# S4 u+ e- e* K/ u8 B5 n% V$ m
# U- n4 |8 C1 s3 g题型特征:他要求考生就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现象、影响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深入分析、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联系。题目提示语常有“分析、试析、简析”等。5 x: a( i- k# ]2 G, K |
4 w; N6 _1 x2 ~3 b5 ^ j) U
例如:2002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第34题,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4 M" A4 B* H* b. K6 ]2 Q+ Y" U3 a0 M
答案: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4 c% _# i5 m% a1 j
: t- D2 Q! U1 P; P解题思路和技巧:第一步,确定题目的中心项和求答项;第二步,把握中心项与求答项的内在联系;第三步,运用有关原理和观点析解中心项进行分析;第四步 高三,列提纲要点进行阐述。
- t( `6 W3 P6 A; u$ K8 s# q, t7 W9 _0 [7 R# n
3.论证型问答题! y% g4 U5 [) {
4 G! n& u b+ m$ H7 G题型特征:他要求考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证明某一结论的正确性、合理性或形成新的观点结论。这类题目有很强的开放型,有效的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E! o7 p9 H4 r0 Q6 @8 g3 S+ q# \
& z" B3 x1 ~3 e2 t, C: d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题:/ f0 }, S. [4 C
N1 h3 J% \& Z8 ?6 h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简述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R! }7 q7 E, R& s7 N- }
/ b+ D/ g) s. Q% i k/ d% X
答案: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了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制度上打开了缺口。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 ?1 }8 D$ } D% Z" { q9 Y! K/ L; g7 i# w6 W& N0 l+ M1 C |8 K
解析:本题以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有争议的评价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能力。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教学重点,对于考生而言并不困难;;况且,在该题评分说明中允许考生各抒己见,主要有理有据即可,并不是强求一律以参考答案为依据,解题关键是首先要确定好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和消极方面进行论述;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论证观点,做到史论结合。% n6 ?" h0 Y1 j2 l/ E
2 R0 R: A3 c9 L
解答这类题目分以下三步:第一步,审题目要求,确定自己选取的观点。第二步,回归教材,从教材上 索有关观点的论据,对教材的 索应有关这一部分内容的全部及前后相关章节内容,全方位审视这部分内容,采拮与题目有关的内容。第三步,把 索来的素材分类编排,进行论证。如:从原因背景目的看,从内容、方法看,从产生的影响看等方面论证你的观点。这样使答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史论结合,有论有据,论证严密。
' P7 E; O! g& }( K$ A5 k& l, ?" s X5 Q$ _1 Y
4、比较型问答题; R0 i( K/ m+ {9 R
" a: L6 l3 D5 O& \" u3 V题型特征:比较型问答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客体进行比较。比较型问答题,有类比题、对比题、比较相同点和比较不同点三大类。这类比较题难度较大,有效的考查考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 k% M% _; x- r: m0 K, p3 R/ k; u+ {, ?* Z
例:(2000年高考历史题); Q; k# B/ L/ v: Z- _5 O. e, g1 u
( e1 M6 [; g7 R% Y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讲“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一份揭贴则讲“神助拳,义和团,指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辈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就升平。”
/ J# `+ Z0 d0 V& r' n6 D% [$ e. i l8 y/ d1 a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5 K2 w( {5 k4 S" L1 [
4 p& \ W- B* n" W' }0 r答案: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的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务才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r) Z/ V ~4 i+ }7 u: w
) H+ b: X J0 @/ y/ n; g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型问答题,旨在考察考和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材料综合概括、分析比较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主张和对它们的评价。解题关键首先要从事件所提供材料当中找出有效信息;其次对这两个事件必须能够准确再认再现,在这两个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比较。维新派认为导致民族危亡是由于自身的落后衰败造成的,义和团虽看到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引起的,但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评价。资产阶级既有其进步性,又有其局限性;农民阶级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盲目排外和封建迷信是不可取的。' F) [+ n n# e
& T5 R4 _6 b' A) I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从命题设问以及答案编制来看,该题呈现出材料解析和问答题合流的趋势。这种问答题解题分以下三步:第一步,要审明题意,理清解题思路,加强答题针对性;第二步,要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又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把握该题所要求比较的内容;第三步,考生要列出比较点,回归教材,在教材中就有关比较点列出史家,然后据比较点进行对比阐述,提炼答案。 V* p3 }$ }4 I
3 D7 o f* b" [: M7 o* A; Y8 M' k' Q5、综合型问答题* L5 L7 R5 n, S3 r/ S" m
# k, i, j5 D" F! S4 {题型特征:这类题目是最常见的,他往往是叙述证论、读图分析、比较、评析等几种类型重合为一体的综合题。同时又可能是材料、图表、混合型题目。这类题目在近两年综合能力测试中最常见,他不仅是学科内的综合,设问的综合,也是跨学科综合的最佳题型。这类题目的特点,题干简明扼要,信息量大,设问小题化,跨度大% o% t0 M* m- u
$ {# S6 z$ F* S q) S/ |6 x4 Q0 f. r
例 1993年试题: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 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
9 U5 O9 e T+ s* B W& u1 H) a* H% g
本题第一,要求考生对八股取士持否定态度,肯定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从八股取士产生的前景、规定和后果来论证顾炎武的观点。/ }" f' w! H- L0 @6 d( ~% ?
, [: U+ a( P0 h/ A U/ F, V9 |6 S5 B
7 k# n! M' E4 b% ]5 L3 d0 B5 a5 {; k) E, P: D7 v' k% x/ K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