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思维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数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理解精神。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同时,又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所谓“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的“教”,学生积极思考的下的“学”。" E) y- d6 p! Q% u1 r7 W" M$ U L
1、教师的引导是航线,引领正确的方向. B# I) ?" L/ ]1 C8 y
不管什么样的数学教学,都有其目标性。如果一个班级是一艘船,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的那个舵手一定是教师,他指引着船只航行的方向,而孩子们是这艘船的主体,齐心协力沿着航线向目标靠近。
/ S$ x7 s, ~8 y" D6 X! \ 2、教师的引导是扶梯,填补思维的空缺
$ I: f( f/ b% a5 G对孩子来说,知识间的暂时断裂,或是学习中的一时迷惘,都是正常的,而在这种时候,教师的积极引导就能让学生有充分思考、想像、表达空间,经历一种过程就是一种收获。而这种收获,能加深学生数学体验的乐趣。教师有价值的引导,是搀扶孩子学会走路的大手,让他们有心理安全,才能事半功倍,充满自信。; R3 y( G# ]3 ^$ A) b. W+ W0 X
3、教师的引导是催化剂,升华思维的后延
! t! y- ? \% X* C* s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而要把数学的知识凝炼成数学的思维,让学生能主动把“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完美结合,还有待于教师的引导,学习本就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由始向终”需教师的引导,“由终”向更新的“始”也需教师的引导。思维的引导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 f, u; A4 ^7 v1 \( H/ V
一、在思维的发生处引导 Y+ c# F8 |* b) U' O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一切思维之源,而这种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单刀直入,直冲主题,也可以是各种故事,创设情境。但我们不能忽视教学的整体目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不偏离教学目标。
! a. ^! k' V, Z1 d+ ]3 r( e比如在教学“比例的知识”后,带学 a: e0 l3 ^; H
( F& g4 I7 L! j2 A6 |1 z' g _
" \- G+ K4 C1 X& W5 {% H- `
- [# y& Y$ Y) J9 E, G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