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训练之五
+ a. U2 x" M6 x E0 g8 S: k* V3 x《如何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 z+ {" x. W/ y0 ?
萝北三中袁文丽、董汉涛
z8 [. v% V6 m8 u, w教学目标: % w U9 n) l6 i7 M
1、 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
0 g: s: O: x" J. a& T1 E2、 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赋予莲美好的品质。 ( o- t- p _0 w
3、初步学习写托物言志的文
/ \9 P! \# Z; u/ [' o) [教学重点:
5 R* `# {! P4 Q. Q' |" V; w/ F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 % |# O$ _+ l1 x4 X( P
言志的写法。 8 i- Z( C; d) \0 R/ L
教学难点:
$ e* [" \( X4 L5 `, k 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 5 x/ v5 B9 m; O1 W4 h. s0 `
教学手段: # a- ]+ _& A- I( R" G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 i! T0 k4 l. ]7 D! }
教学设想:1.课时安排:一课时 5 _% T* @! U+ J' F% |
2.借助具体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1 H7 k% B- Q4 i6 ~. _/ l) F/ C
写作指导:
- A+ {" R V/ }" s) e 莲花,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可领略到它们那俏丽的身影。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笔,或描绘它们清丽可人的容颜,或歌颂它们高洁傲岸的情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莲花,尽情欣赏莲花迷人的风姿,全心感受莲文化的魅力,畅叙自己心中的采莲曲。 2 q) G$ F/ F" Z% W5 }' j8 R
为了帮助同学们走好这次“莲文化的魅力”之旅,我们建议同学们从以下方面着手: ' P3 f9 z U3 m: ^0 o' F) q
一、观莲花,感受莲花的秀丽风姿。(出示多媒体课件)
, g" h2 X8 I! b* r1 W大家对莲花很熟悉,可我们对莲花的了解认识在很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一种浅表层次,如果仅凭这些模糊而朦胧的印象就匆匆下笔,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莲花的脚迹遍布祖国各地,在你生活的地方一定也少不了莲花的倩影,因此,同学们可利用节假日到公园、池塘、湖泊、沟渠等地方,或观察莲花在特定时令下的形、色、声、味,或观察莲花的生活环境,或记录自己赏莲时的心情或感受……这些内容,都是直观而又具体可感的第一手写作素材,为我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i8 F0 m% O$ M- S+ n }% S/ y4 N 二、读莲花,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0 @! U8 h" y% ~* L. @( [
莲花很早就被人们广泛种植,同人们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它目睹采莲少女的勤劳;见证青年男女的爱情……诗人在诗词歌赋中畅叙爱莲的深情;画家在洁白的纸上描绘莲花雅洁的身姿;匠师们则在器物上镌刻莲花动人的风采;就连那一向高不可攀的神仙菩萨,他们或手持莲花以示高雅,或身坐莲台以示庄严,或身居莲池以示洁净……只要同学们翻开书本,走进网络,相信莲花还会给你更多的惊喜,给你更多的享受。只要你愿意,在诗词、歌赋、建筑、美术、宗教等领域中,你可全面体悟到莲花的超凡魅力。再读《爱莲说》。
" ` [' z' p% L% ] |$ t 三、采用托物言志法写文章。
, |5 v2 K4 w; R同学们和莲花有了一番亲密接触之后,可以拿起笔对莲花作一番精彩的描绘,让人分享你心中盛开的莲花。 8 W( m! Q" g. S* Z. O
如果你选择写记叙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写自己观赏莲花的游记;可以记叙自己在收集资料、认识莲花过程中的经历;可以写阅读众多描写莲花的诗文后的感受和体会,只要在写作中力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就不难写出成功的文章。
# ^: s9 P; s: t+ _& X5 ] 如果你选择写说明性的文章,那么你不妨向他人介绍莲的历史、品种、栽培、功用;抑或向他人解说莲的特征、生态、习性;或者解释莲叶的防水与自洁、藕断丝连的原因等。写作时你要注意资料的准确,顺序的合理,方法的恰当,语言的简明。
/ D1 D W2 {3 x q) |. c 如果你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那么你可以发表自己对莲花的看法,或者评价古人对莲花 1 L2 W; ]7 u) |% g/ ^* B$ y8 P9 C5 t
! R1 D/ e6 g/ Z t ~) Z, e6 L# u E$ }
& r @& {1 f! X* D) C7 i- k! w(一) 总结归纳
' Q4 I8 ^) A# f' K% Q+ g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 j1 L1 W2 e9 p2 G0 o. X! P
# ?0 V. ^4 W4 d! `# U1 B4 \
1托物言志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绘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以传神。
+ _8 [! q d% {& `/ x2 托物言志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信手拈来,也非一味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 1 d9 h: k, J' N
3、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合的斧凿之痕。又如《白杨礼赞》, 5 P3 K. b% d0 L) V/ k: F
4托物言志类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
( ?. A7 }5 G6 f2 b1 f. e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 & V2 a" Q. c" X v# j
(二)例文引路
, x! h5 Q$ w5 A0 S6 C# J2 ^; e( ~梧桐细语
& s( C0 Q. l8 E+ l+ ~; f: c0 x& V! j7 m9 g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叶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能掌握的。”
2 X' }! R- X& D; X% x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片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那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
0 t1 q1 b1 k) j, c, A/ k3 g: M) v0 T4 H, k# [3 w% k
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一场最美的舞蹈。那柔情中也蕴涵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柔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5 o- z4 W( A) z! M |8 a* _/ J- |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我都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那位著名的女诗人,就别有一番滋味了。生命中,她也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亡国的痛苦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有了……她用自己所掌握的,展示了自我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身的柔情与刚直,丰富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 \: R" F8 o$ ?8 E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深思。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尊严,人格,而这些本来是对于我们而言相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高贵之分,但人格是由自己掌握的,如果连这些也失去了,那么你的手上也将空空如也,人与一般的动物又有什么差异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了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迈,它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
# a% |8 j$ F5 N' h5 W' W9 ^; ^ 不知何时,手上多了一片梧桐叶,我凝视着它,不再是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光芒。 % s+ ?( P7 I* D7 h5 E
我突然觉得手上好重好重…… 3 i. @/ ^9 p& j4 T) ~9 l; Q# _
点评:这篇文章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通篇以散淡的笔致,文笔优美精致,意到笔随,文脉贯通,不同凡响;纵横古今,读来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6 M0 I& H6 b0 ~: F1 ?' h(三)素材积淀 + \8 V/ e1 G- M3 X
(四)写作托物言志的文章
/ N5 d4 k7 `' H7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 ?2 u/ j( S3 t
6 V$ H5 u- k+ @相关阅读:珍藏的记忆 作文 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