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一致的状态,就是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处于一个完全和谐合拍、共鸣共振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我们蕴藏的内心力量,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来,为人生创造出更多的成功、快乐。与此相反的状态是,“知道应该做但不能下决心去做;知道不应做但忍不住偷偷地去做”的状态。这是因为: E/ u/ \& k+ o6 D9 V2 h
理性和感性的立场不一致。. D) b& j9 B. n: J4 o j
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位有异。2 Z9 s' ]/ K2 Y) ]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BVR),是随着每天出现的事情有所学习而不断变化的。因而此时此刻我对这一件事的BVR,仍然可能会有意识和潜意识层面上的不同。8 O! n t) E+ K7 |8 r: I9 b) W
这一章介绍5个达到身心一致的技巧,也就力量的技巧。
- k. _3 X+ Y4 q7 E0 M 一 与潜意识沟通) Y, O( _2 [0 e1 X+ F9 _
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很想与意识沟通,它不断地发出讯息,只是我们过去很少注意到,亦不知道如何做而已。以下介绍的技 巧,是从“六步换框法”发展出来的一个自用版本。这个技巧,帮助我们掌握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但要注意:& D* d7 Q; k: b3 r% `. \
1.潜意识的位置. g* w% F) ^4 U! p* G1 J
潜意识虽然在我们的脑里,但是它是经由我们身体的情绪感觉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的。当我们需要与它沟通时,我们可以 把注意力放在躯体里(头颅之下,大腿之上)的情绪感觉所在之处,这便是潜意识的位置;亦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心脏的位置。若这两点仍觉难找,可以想像躯体内的一幅景象,其中哪一点有些不同,认定这一点是自己的潜意识便可。(那幅景象可以是一片黑暗,而那一点可以是一点的光。)
# G1 D- y& u8 ]# g; [0 M$ Q 2.沟通的模式" `& a- s7 J, X+ \* ?. j
认定了潜意识的位置,在内心对它说话。态度应该诚恳、专心和信任。3 {' ?+ U" q: m, Q { ~5 P/ j; ]
3.沟通前的准备
" b5 c# \/ y3 n 找一个舒适平静没有滋扰的环境坐下或躺下,做数个深呼吸,使整个人放松和平静下来。开始时第一步总是多谢潜意识的 照顾,过程中亦应慷慨地多对它说多谢。
8 Q$ x! f6 Q0 K* F! _ 4.步骤5 j2 z% w8 m, _7 k4 `2 L
前提:假设内心对某事不甚积极,虽然心里知道是应该去做的。6 {. B' p" x! H/ T/ ~2 X4 ^
(1)在内心对潜意识说:“多谢你今天的用心照顾。我想与你沟通,可以吗?”(静心、放松身体,等待潜意识的回应。这份回应不会是文字和语言,多数会是一份忽然涌出来的感觉。待出现后……
" l! N5 D6 o2 B (2)“多谢你肯与我沟通。这件事,你觉得我不应该去做?”(等待它的回应。)待出现后…… 。
3 q8 N0 W2 `' B4 G- |! X$ E& v (3)“多谢。不做这件事给我什么好处?请让我知道。”(等待回应。)待出现后……) g2 S7 [- n' n- A$ |) K$ r( K
(4)“我明白了,多谢。我想找出方法,既能保证这些好处,又能使我因做这件事而得到多些成功快乐,你肯支持吗?”(等待回应。)待出现后……8 T9 R% w8 L$ o( B' H4 v
(5) “多谢你的支持。我想邀请我的潜意识的每一个部分去全力支持这个决定,请你帮我做到这点。”(等待感觉的出现。)然后……- V$ c) r" l" o6 `* c N
(6)“多谢全体的支持。潜意识,多谢你,请你以后与我有更多的沟通。”
& B) Q3 a; O4 \3 {5 A0 W6 F 5.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4 }1 c6 I) w# P4 z$ {# V* _
(1)没有回应。若过去少有内心感觉,刚开始与潜意识沟通时会有困难,多做数次便会消除。最初几次不要心急,必须完全 放松。如果无论怎样做也无法建立沟通,那是说环境或时间不适当,潜意识不想在此时此地与意识沟通,应仍然向它致谢,然后结束。
' c$ u! H+ z9 W* h" ] (2)等候很久。在等候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躯内锁定的一点(内视觉)和不断地重复“我在等待着,请与我沟通”的话(内听觉),以免分散精力。
) z* w' y9 y0 K1 [+ ^% ?! g* B) `9 L* R (3)涌出的讯息没有意义,讯息不会没有意义,只是我们的意识不能理解其意义而已。可以先多谢潜意识,然后请它给你更清晰的讯息,或者帮你明白讯息的意义。" I7 [9 @% t1 `! x5 _0 Y4 L; F# d
6.沟通后
0 P% T+ L. Q* @1 r$ F% J3 ]! j& @ 答应过潜意识的事必须去做,你的意义与潜意识的紧密关系是你处事快捷有效的保证.
! N! Z) q, t8 `8 Z) I1 {) H1 P% t! m 二 创造未来景象
: E' R1 {4 ^0 {: J9 ? 当事情有不只一个选择时,我们有时会陷于迷惘之中,不知如何取舍。其中一个方法是凭各个选择未来景象知道潜意识的取向。8 c/ Z9 m8 E5 a- V) l6 y
例如你在某件事上有3个选择,不知道应挑选哪一个。你可以按以下步骤去做:
( I: K3 \- J& c! n (1)找个平静环境,坐下,做3个深呼吸,使内心平静轻松。
" K1 h) ?! n F3 I a0 o* h/ q (2)检查一下现有的选择数目,逐一弄清其一定的条件细节,再想一想事情完成后适当做回顾的时刻(例如买房,会是人住一 个月以后,换工作则会是六个月或一年后,这时才会知道所作的选择是否正确,依此类推)。7 R- U0 |# H; K( _- u) p
(3)挑选其中一个选择,把时间推前去回顾的时刻,创造那个未来的景象,其中应该有充分的视、听、感觉内容。充分注意各项经验元素。
8 C5 ]# ~6 \( k: b2 L (4)打破状态,挑另外一个选择,重复上面(3)的过程。如是者给所有的选择都创造一个未来景象。4 q T6 X( B5 P$ A: \( m& F
(5)打破状态,然后把所有选择的未来景象同时排列在脑里(若有困难,可以一次只用两张作比较、淘汰),找出各项经验元 素最强烈的一个未来景象,这便是潜意识最认同的选择。
7 ^; d3 S- @" U& j$ M% r 三 优良状态: a% B& O2 b% s! ?$ X
优良状态是自己需要的能力都在手边,可以全部运用时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做过一些感到骄傲的事,或者受到自己 重视的人的赞赏,或者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这些经验可以证明自己有所需的能力。这套技巧,便是把这些能力变得容易提取可以随传随到。如果你感到自己某些能力不足(内心的能力,例如自信、冲动、冷静、幽默等),可以用这个技巧帮助自己重新掌握。) E/ q# M; {# n9 W! h& k
开始之前,先选定一个运用自己身体便可做出的经验掣,例如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以下过程以1此为例)。重要的是,这个动作在过去不会经常习惯地做出来。" f) G1 A2 q+ Y5 e
1.经验掣(又称心锚)5 V: P9 U- e# a; C# O4 w: f
(1)步骤(以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为经验掣)。回忆一次过人成就,或者感到骄傲的经验中包含的所需的内心能力。把自己带回当时的景象、声音及内心感受。调校光线使变得更光亮,颜色更鲜艳,景物更清晰及放大。调校声音使更接近自己,更大声,把感觉亦调校得强一点。3 n% H* P1 v0 ~% r
(2)达到这具境界时,心中感觉的强烈程度增加,当快到最高点时,便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享受这种感觉一会儿。(若有需 要,可在握指之前做几次大力吸气,以加强力量。)当这个感觉开始下降时,须马上放手。
s) h( d/ T- q! z% R8 f+ S. V8 W (3)打破状态,即去想一些无关事物(例如昨晚吃过什么)。
* p$ ~" c" ~% `7 R t (4)再回忆该次经验,重做! x4 z" { q6 r4 N3 v! o2 |- A. a
(5)用右手紧握左手小指,看看那愉快而强烈的感觉需时多久才涌现。若太慢则重做(1)、(2)及(3)数次(注意所选择的经验 是否有负面的因素,回忆的过程中是否太粗率,若仍无效,改选另外一个经验和经验掣)。亦可以用数个有同类正面感觉的经验,加入同一经验掣中,把储于经验掣的能力大大提升。; M0 i; c6 I: W- y" ^+ T0 s. z
(6)目标是每当右手紧握左手小指时,该愉快而强的感觉在一两秒内便能涌现。
; Q' {9 R9 d8 w$ ?& ~ (7)做未来测试,即想像下次有需要运用该能力的场合,试塑造当时的景物及声音,然后右:乒握左手小指,看看内心的力量如何涌出,因而应付当时情况的能力加强了。# {/ i0 J) m) f- a: n
2.借力
' C4 }0 H) O; r1 k+ U0 R, C- V% p3 m 过去的经验固然可以带回当时的内心能力,用经验掣储留, 因而能够随要随有;经想像而产生的经验亦会有同样的效果。例3 J! n" W7 V/ M
如一个自信心不足的人,觉得过去没有显示充分自信的经验可供提用,可以运用以下的3种“借力”方法。2 w) u+ J9 ~2 O/ u- D9 j
(1)“借力”方法之一。假想自己完成一件十分自豪的事,在脑中设计出成功的景象和声音,即环境布置、灯光色彩、人物景象等,并且是像电影般的动画,加上别人说话的声音、背景杂声或音乐,自己内心的话等。
! v7 m6 S% |) [; v2 w) L4 { (2)“借力”方法之二,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想像他站在不远处,向他要求借取这份能力,并且向他保证,能力不会因借出分享而减少。当他答应点头后,想像他扬手洒出代表这份能力的光粉(见图11—3)。想像这阵光粉像雨点般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感受一下能力进人自己身体里的感觉。4 ~" v! p2 J. D/ i( B
(3)“借力”方法之三,想出一个有此能力的人,回想上次(或者幻想一次)见到他在台上演说的模样(见图11—4)。 ①注意台上射到他身上的灯光特别明亮;他的声音很有力,吸引全场人士的注意。②然后想像自己站起来,向他走去。途中看到台上的他越来越清晰,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路过的两边人群的投入也越来越强烈。然后你走上台,站在他身旁,一同面向群众,看到观众被你俩吸引着。③你听到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所以很响亮清晰,内心的感觉因此很强烈。然后,你横走一步,进入他的身体里。. w S6 Y) A: E
现在,你已成为他,话从你的内心产生,经口中涌出,吸引着所有观众,眼中见到的观众完全被你吸引着。内心产生的自信越
# H0 }( A( _0 Q) c1 F# L 来越强烈,再用大力吸气的方式,把这份能力的感觉加强。
2 Y# z2 ?# ~$ M6 h, ` 四 反败为胜法
9 K; N2 n5 V2 E9 I “反败为胜法”是我在1998年发展出来的一个技巧。它方便、迅速和容易掌握,初学者第一次使用便能得到效果。同时它的用途很广泛,亦容易在使用其他NLP技巧的过程中因需要而随时加入。这一技巧,在2000年10月份的"Anchor Point Magazine”(全球最畅销的NLP杂志)上刊出,英文名称是“The Wise-Me Process’’。2 i% A- ?; v( C: O6 ]" {8 A" b
“反败为胜法”假设我们可以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出,因而 能够启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从脑神经学的角度去看,负面情绪是“感激反应”(Stress)的来源,在“感激反应”的状态中,大脑的前额叶(Prefrontal Cotex),亦即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策划的中心的活动能力会大大减低。一般来说负面情绪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困难,或者需要特别解决的方法,这时最需要前额叶的运作良好。“反败为胜法”便是让前额叶发挥它的功能。, N8 j7 L8 _. d7 Q
“反败为胜法”的步骤:' w1 v+ D' s+ a7 x
(1)找一张椅子,坐下,想某个问题,让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 ^2 `9 f+ v* \+ r
①注意那是些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例如担心、愤怒、无奈等)。. Q' L" `# [: X
②若以1—10的分值表示,其中10为极辛苦,1为轻松,现在的感觉以哪个数字最能代表之?(待结束后测试效果): q. x8 B0 y5 R4 [; }. E4 j
(2)站起来,走开数步,看着椅子上的自己(情绪的我),注意他的坐姿、表情和内心的负面情绪。看着“情绪的我”,告诉自己“我就是他一生之中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一定要帮助他”。想一下他可以怎样做,有些什么不同的做法,环境中有些什么人、事、物能帮助他,如果他掌握了些能力他会做得更好,他需要一些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技巧(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告诉他,无须理会自己是否掌握)。- a7 v0 W" s; H8 [4 t! C
(3)走近椅子,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把刚才想到的告诉他(这个位置,称为“智慧的我”)。说完后,感觉一下是否已经足够:若他掌握了所说的一切,事情是否能够解决。若不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可以加入,告诉他。若够,则走开约10~15英尺远。
- ]/ n) E7 u$ K1 W& q3 R (4)站在距离椅子10—15英尺远处,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和站在他前面给他意见的“智慧的我”。聆听一遍“智慧的我”对("情绪的我”所说的话,然后问自己:“如果‘智慧的我’所说的能力他全部都拥有,我会用什么文字去描述这个‘智慧的我”然后说出这些文字(例如,他是一个冷静和处事时能够照顾全局的人)。
4 k& \2 E/ ~. H6 a+ n& t5 j1 ^9 G (5)望着"情绪的我”,诚恳地多谢他过去对自己的照顾和辛勤。然后客气地问他:“为了这次(本人名字)可以在这件事中得9 ]1 q) B w' i9 \' R, D8 _
到更多更好,可不可以请你暂时站在一旁,保证稍后一定请你回来?”然后看着他站起走开。
& Q" s* i1 m. I0 i$ x (6)望着“智慧的我”,请他坐在椅子上。注意他的坐姿与面部表情等与刚才((J情绪的我”坐时的不同(这是这个技巧有效果的保证)。“智慧的我”的坐姿及面部表情应该是符合刚才对他的能力的描述文字。( m. @" o( `( k% \4 q- S; x+ `$ J
(7)凝视坐在椅子上的“智慧的我”,慢慢走向他,靠近椅子时转身坐下,想像进入了“智慧的我”,并且尽量模仿他的坐姿和面部表情。此时,那些能力的感觉会在内心涌现,用大力吸气的方法,把这些能力的感觉加强、扩大,通常会是那份感觉膨胀、变暧,充实了身体各处。经过多次这样的深呼吸后,享受一下这份舒服、有力量的感觉,然后张开眼睛,再思想一下那个问题。
! y `6 Y" ~' p (8)这时再想那个问题,一般的感觉是有办法解决,问题微不足道,而且会多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再次用1~10的分值,测试一下现在的感觉。如果不满意,重复前面(2)—(8)的步骤;如果满意,则回头看看刚才走开的“情绪的我”,若他的表情是良好的(例如微笑、轻松等),可邀请他回来,闭上眼睛,感受他进入体内的感觉。若“情绪的我”面部表情仍不够理想,重复(2)—(8)的步骤。
1 ?' F" U# k: ~ G 注①:若步骤(2)的效果不够理想,可以站在另一位置,想像自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或解决该问题的专家),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确认一下内心充满智慧(或能力)的感觉,然后张开眼教导坐在椅子上的“情绪的我”。如果效果仍不够满意,可以站在另一个新的位置,想像自已是一个曾经解决过这个问题的大师,其他步骤如上述。' {: |8 B+ p1 L0 ^. d0 u' T
注②:“反败为胜法”可以反复地做,每次都能发挥出潜意识蕴藏在更深层的智慧。
0 y3 G# ?; r8 R1 {+ _7 z% T 五 减压法+ b* c6 k0 }: y1 T% X
这个技巧在降低生活/工作压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自我治疗方面都有特殊的功效。它是运用我们的潜意识去帮助我们的身体做得更好。只是,若你心存怀疑,它便会失效,因为怀疑是运用潜意识走向相反的方向。我建议你抱着多用心做便多得一分功效、多帮助自己一分的心态去尝试,用效果去证明它的确实性,而不在事前加以判断。
3 E5 z' h4 \8 _& W: @7 j3 q 在日常繁忙的生活中,精神疲倦,但没有时间休息,用15—20分钟做减压法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长期失眠的人,
' D5 o- H' Z' L+ E I( h; T% L4 k' h 亦只须连续5~10天便能改变情况。(最初的数天未能产生满意效果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检查过程中哪里忽略了指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而暂时不去想有效无效的问题。本章的"与潜意识沟通”技巧亦会有所帮助。)0 s. S, o' p( Y6 `* w; ~
这个技巧有3个部分。2 `9 u; Y# x$ I. E- k6 m
1.第一部分, |5 D, u- v( O0 i
找一个没有骚扰的地方,用舒服的姿势坐或躺下,闭上眼睛。做3~5次绵长的深呼吸,必须缓慢均衡。极为疲倦或有失
( V9 r% j+ ~5 d" x% i 眠问题者,可增至8次或以上。每次吸气都想像把新鲜的氧气带人身体,每次呼气都想像把身体内的不洁杂质推出身体。同 时注意你后头及肩膀的肌肉开始放松,尤其是在你呼气的时候,那处的肌肉可以不断地放松、更放松。$ f0 ]. z k4 p: G! i$ Z/ g% _
2.第二部分8 {& U! q9 Y* H2 o6 h1 `9 ?/ i8 p0 o
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自己体内的一点(这就是你的"内心’,或“潜意识”),然后在心里全神贯注地对它说:“感谢你辛苦照顾我这么久,我们现在开始休息了,我们会休息……分钟(或者……小时,根据你的情况而定)。在这……分钟/小时里,我的身体会尽情地放松、复原,我的精神体力会全部恢复过来。当……分钟/小时后(或起床时间)睁开眼睛时,我会充满精力、智慧(加上你所想增加的某些能力,例如幽默、冷静、勇气、自信、冲劲等等),去展开一天的工作,继续我的学习,迎接新的挑战和欢乐。”+ Z @* [9 A9 o/ X8 l
3.第三部分
: B# q- X% u3 y4 e2 c 开始在心中跟随以下的步骤做想像工作:
. U( g5 {/ p# U0 a6 Z" q (1)想像3件物件的形象(可以是闭眼前身边的物件,亦可以是任何过去曾经见过的东西)。一个物件的形象清楚后,便可以去想下一个。接着把注意力放在现场有的3种声音。如果没有或者不够3种,可以回忆过去曾经听过的任何声音,包括人声、音乐、大自然或杂声。- |2 F# |3 l ]2 ~& [: _' c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任何三处(例如左边手肘、右脚趾、鼻尖等)做感觉。1 R5 _2 B- s \$ p4 B7 J7 B
(2)重复上面的内视、内听、内感步骤,但每步只须两样(两个物件、两种声音、两处感觉)。
7 z% @7 n& c# m, l' }" W# u (3)重复上面的步骤但每步只一样。
+ e* W5 r8 ]; s' M, K" b# k" L 到此,大部分练习的人都会进入全面休息的状态。如果仍未能进入状态,可重复第3点多次。% l" b7 S" u! D V: m& d. i& J0 v
注①:初练时心中多杂念,无须烦燥,在哪个部分乱了,从哪个部分重新开始即可。; n7 R7 _8 A: i' u0 D$ a3 d K% N
注②:无须多少次,你会发觉用减压法休息,睁开眼时便恰好是预定的时间,比闹钟还准。
/ _6 w# s- \& A- B+ }/ O+ f% S 注③:(2)和(3)的内视、内听和内感步骤的内容可以与(1)的一样,亦可以不同,以保持自然为重要。
# ~, L: x; E5 k: |* B5 ` a* i) y% |' F1 Q& n6 a6 g' q, n
0 e8 f) i. W6 g8 U$ h2 {
$ O; b+ H/ J, o' |' I& {
1 ?% l; r$ H5 f( B相关阅读:回播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