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植物,没大脑有“智商”

[复制链接]
40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0:5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让你用某个字眼来描述植物,你肯定不会用“聪明”来形容它们。如果有人说你像植物一样有远见,你肯定认为是在讽刺你。但是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植物的“智商”可能被过于低估了,它们不仅能够计算,有远见,而且记得曾经历的事情。
  
  与“外家”争夺资源
  
  在植物界,普遍存在“非亲不认”的观念。科学家发现,植物与其他不同种的植物遭遇时,相互间的竞争往往更激烈。当植物发现周围的“邻居”与它们没有共同遗传体系时,便会投入更多精力,发展:壮大自己——加快促进根部生长,与“外家”的暗中争夺地下资源。这个现象让科学家感到好奇,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辨认亲戚的呢?
  
  有科学家认为,每个植物家族特有的蛋白质或化学信号,可能被分泌在周围土壤中,并被其他植物的根系发现。也就是说,植物可能有一套感知同种类植物蛋白质或化学信号的体系,如果它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系紧密地靠在一起,它就会分辨出对方是否与自己是同一种类。
  
  向竞争对手“投毒”
  
  对于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植物会使用“恶毒”的手段,将对手排挤走,甚至杀死对手。
  
  在俄罗斯境内,有一种高大的欧洲云杉,喜暖,与其共同生活在乌拉尔地区还有另外一种云杉,叫做西伯利亚云杉,这种云杉矮小,耐寒。但是,欧洲云杉对西伯利亚云杉没有采取包容的策略,而是悄悄夺取后者的养分,让对手“断炊”,这样,千年过去后,西伯利亚云杉就被欧洲云杉赶出了自己的领地,被迫向寒冷的乌拉尔山脉高处撤退。
  
  有的植物做事更绝,向竞争对手暗中“投毒”,非得要了对方的性命不可。在美国西南部的平原上,生长着一种山艾树,它十分霸道,在它生长的地盘上,从不允许任何植物生存,连一根杂草也不放过。在这些地方,放眼望去,除了山艾树和它的表亲“肉叶刺茎藜”,再没有别的植物。
  
  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山艾树对付竞争对手是靠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给生长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其他植物“投毒”,这样就达到了独霸一方的目的。
  
  主动寻求“益友”
  
  植物把根伸入地下,吸收养分和水分。为了能够更加茁壮地成长,有些植物还会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如地下有许多细菌都来想占它们的便宜,但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种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植物就会大门紧闭,拒之于千里之外;但对于对自己发展有益的细菌朋友,它们不但会四门大开,热情拥抱,还会主动前去巴结呢。
  
  如豆科植物就会主动巴结对自己生长有益的根瘤菌。科学家发现,根瘤菌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像瘤子一样的菌块,与豆科植物共生。它能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氨,以此给植物提供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但周围的细菌千千万,豆科植物又如何巴结它们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根瘤菌含有一种名为“Nod因子”的信号分子,让豆科植物非常着迷,它们的根部只要遇到这种分子,马上会主动上前巴结,与其结为“盟友”,从而为其所用。科学家正在研究,希望尽快让谷类作物也能借鉴这种“巴结术”。
  
  比“邻居”长得更快
  
  高脚棕榈树的茎长在支持根上,举出地面。当周围植物妨碍采光和吸收养料时,它会采取非常明显的规避行为——它向有阳光的一侧长出新的支持根,阴影中的根系则渐渐凋萎,整株植物就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带。
  
  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旦“发现”附近生长着其他植物,便生长得比它们的“邻居”更快,或者它们形成一种折中的生长模式,来对付相互冲突的各种信号。这时候,它们看上去就像聪明、复杂的决策者。
  
  “培训”蚂蚁当保镖
  
  蚂蚁为植物赶走害虫,植物用蜜汁作为酬谢,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情景。科学家发现,这种互惠关系的实质可能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发现,蚂蚁喝下蜜汁后,会对动物蛋白产生渴望,从而变成贪婪的昆虫猎食者。也就是说,植物“培训”蚂蚁充当自己的保镖,而不仅仅是用报酬来“雇用”他们。
  
  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仙人掌,它的蜜汁能吸引4种蚂蚁。科学家在仙人掌下面放上肉和糖为诱饵,观察蚂蚁的活动,同时在附近不产生蜜汁的植物下面也放上诱饵。结果发现,仙人掌附近的蚂蚁更喜欢吃肉,不管是哪一种蚂蚁。
  
  研究人员将实验室里培养的毛虫放在仙人掌上。结果,攻击毛虫最凶的蚂蚁正是那些对肉表现出最强烈兴趣的蚂蚁。随后,研究人员结合蚂蚁的数目和攻击毛虫的凶猛程度,来衡量一棵植物上的蚂蚁对昆虫的威胁性。结果发现,这棵植物上的“蚂蚁军团”威力越强,植食性昆虫就越少,植物的蜜汁使蚂蚁变成了能力更强的“保镖”。
  
  植物的学习与记忆
  
  有人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确,每株植物都是一个个体,没有两粒种子会长成完全相同的植株,即使它们具有相同基因,或生长在看上去完全相同的环境里。植物能对15种以上的感官信号作出反应,比如光、化学物质、水、重力、土壤质地、损害等,并对这些信号加以综合和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生长状态。
  
  科学家发现,植物的信号系统和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植物利用细胞膜之间的电压变化把电子信号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类似于我们神经中传递的行为电压。正如我们有痛觉神经一样,这些电压可以报告植物哪个部分受到了伤害。在植物细胞内外,传递植物和动物进行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也是相似的。当动物受到重复威胁——例如某种使它们吃了就生病的食物或者它们不断碰触的电网,它们学会更迅速地避开时,电子信号的速度和强度都会在几分钟内提高。如果威胁一直持续,这种强化的警醒将导致基因编码和蛋白质结构永久改变,在细胞间建立更多通道和连接。
  
  植物如果感觉到缺水,那么,与动物类似的信号细胞会命令植物建立更多感觉渠道,关闭气孔,并采取其他控制细胞内水分流失的措施。长期如此,植物的基因表现形式和蛋白质合成率就会改变,细胞壁变厚,叶子变小。最终,这种植物将长出更多的根,而芽和叶将减少。
  
  靠乙烯传送信息
  
  科学家一直力图弄明白,以刺槐叶为食的非洲羚羊,为什么会死在树旁。科学家在对死亡动物的尸体解剖中发现,由于丹宁含量很高,它们的胃里有大量不消化的树叶。
  
  有关这个问题的实验仍在进行。有人带了一组学生,拿着棍子敲打刺槐的树枝,敲碎树叶,每隔一刻钟对树叶进行一次分析,他们发现丹宁的数量有规律地增加。在遭受了两个小时的虐待后,丹宁的含量达到了起初的2。5倍。遭到袭击后的100个小时,剌槐树叶里的丹宁比率才恢复正常。于是,研究人员又重新开始实验,赦免了几棵树。这些树位于一棵挨揍的树半径3米的范围内,它们产生的丹宁也都增加了。这说明树木之间必然通过传播媒介存在某种联络。
  
  科学家认为,植物间的联络是通过一种十分简单的气体,这种气体分子只包含2个碳原子乙烯(分子式C2H4)。这是一种气体荷尔蒙,从一棵植物散发出来,对邻近植物产生影响。我们都知道,乙烯在水果成熟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因为苹果在成熟时大量散发的乙烯居然会加快附近的绿香蕉变黄的速度。
  
  乙烯能加快水果的成熟,促进叶子产生丹宁。我们确定乙烯为一种联络的媒介,它至少起了传送信号的作用。
  
  植物是很有经验的化学家,它们不但运用乙烯,还利用其他的气体来传播信息。我们现在知道,受毛毛虫攻击的玉米植株会散发出鸡尾酒的气味,吸引胡蜂来消灭毛毛虫。当卷心菜遭到有名的菜粉蝶啃咬时,也有类似的战略:它们发出一种能吸引小胡蜂的气味。于是,胡蜂在粉蝶的幼虫中产卵,将部分幼虫消灭。



相关阅读: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
苍茫尘世里的爱情童话
永不倒下的“门神”
我仍然是爸爸的小女孩
多问一个为什么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