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我的疯狂高考梦

[复制链接]
18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1:0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先后上过两所中学,一个是南靖一中,一个是漳浦一中,都在福建省南部。十七岁上大学之前,我觉得我的人生一帆风顺,上的都是一中,顾名思义,是这个县最优秀的中学。很久之后,到了北京,我才知道北京一中不是最厉害的,二中才厉害,但人家的一中成立于顺治年间,老舍是其校友,牌子亮。
  
  南靖一中在一条河边,鉴于该县的狭长地势,有很多建筑物都在河边。我父母从单位分到的房子,叫做溪边新村,我还记得房号是405。当年有个电影叫做《405谋杀案》,我很长时间为自己家的房号感到羞愧,跟来串门的同学都是说:“四楼,右手边。”
  
  学校格局简单,有大操场和几栋毫无特色的教学楼,最后边是行政楼,还有个角上藏着一间暗无天日的图书室。一个脚有毛病、脾气乖张的中年老师,是图书管理员,多年来,我对他印象极其深刻,因为我第一次去借书,他就从窗口探出脑袋来厉声道:“不要把借阅卡片翻得哗啦啦响!不要借了,下次再来!”
  
  然后我就乖乖地走了,再也不敢去借书。其实呢,那个图书室里什么也借不到,他守着一屋子乱七八糟的东西,最进步的书籍大概就是《红与黑》和《红字》,没准儿还有《呼啸山庄》。同学们流行的读物是三毛、琼瑶、金庸、梁羽生和古龙,看诸如《射雕英雄传》和《星星知我心》那样的电视剧。长大后我才知道《星星知我心》属于伦理剧,专门拿母子关系作文章,一个患了癌症的单身母亲,要把七个孩子分头送给七个家庭去寄养,这一行字就让人泪千行。
  
  我初三的时候,看《星星知我心》太入戏,耽误了功课,成绩一落千丈。每天晚上哭哭啼啼的这部台湾伦理剧,让我的父母被班主任喊去谈话。班主任从头到尾在劝说我爹妈让我上中专,他是这样说的:“查某婴儿(闽南话: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中专就很好,早毕业早挣钱,早结婚早生子,两不耽误。”
  
  回想起来,这是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班有不少德才兼备的女生及其家长都收到了这条忠告,也因此选择了这条听起来成本最低、获益最高且适合女人的人生路。但我自己不愿意,我想学画画,我想当画家。
  
  当时教我们美术的是个北京老头儿,瘦瘦干干,说一口建国前的北京话,卷舌音特别标准,每次他点名到“22号”时,整个教室的人便哄堂大笑。因为“22”这个数字的普通话版,是闽南人的死穴,要连续卷两次舌头,比学俄语里的闪音还难。这个老头儿很喜欢我画的画,他会拿着我的画在教室里来回走,做巡展,让每一排的同学都仔仔细细地看到,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份被发现的才华。
  
  有一天课后,老头儿喊我去讲台上商量事儿:“陈宇红,你愿意去浙江美院学画画吗?”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老头儿毕业于浙江美院,文革时被下放到我们这个小县城。如今母校垂怜老校友,给了他一个保送名额,初中直接保送到浙美,读五年,拿的是大专文凭。我父亲极力反对,在他的价值观里,仕途经济才是正道,文艺算什么,简直是自毁前途。我妈妈支持也无济于事。父亲不让我学美术,我也绝不服从他去读个诸如师范或护校的中专,于是我打算上高中、考大学。
  
  上了高一之后,我们遇到了一个更奇葩的班主任。他在高一上学期结束之后,按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将班里的同学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按小组分配座次。我考了个全班第五十五名,在第四小组的倒数第三排。这种排行榜很有效地让人每天都生活在危机感中,第一小组的人怕落到第二小组,第四小组的担心自己下一学期还在第四小组。如果那时有百度竞价排名,我一定会想办法拿钱让自己提高座次的,坐在那里实在令人羞愧万状,每个科任老师都知道本班的情况,他们往往不太理睬第四小组的成员,而对第一小组青目有加。
  
  天可怜见,正在这时,我爹妈努力了好多年的工作调动实现了,要调回老家,同在漳州市的漳浦县。那时候调动工作,比登天还难,我记得他们为此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去各种领导家坐坐,提着礼物。除了要让这边的领导放人,还要让那边的领导接收人,总之缺一不可。高一结束的暑假,我住到漳浦一中的学生宿舍去,因为家还没搬过来,而学校已经开始有暑期补习班,为了迎接高考
  
  换了个一中,感觉此前的污点和坏记录都没了,我神清气爽,打算重新开始生活。同学只见到了一个说话带南靖口音的新人,别的都不知道。余下两年,我洗心革面,打算考个大学给人瞧瞧,追回失去的智商。除了晚饭时看一集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我戒了其他精彩剧集,好在那年好像再也没有类似于《射雕英雄传》和央视版《红楼梦》那样引人入胜的电视剧了。
  
  整个高二高三最大的悬念就是,到底谁会先疯掉。我们往届有个女生因为高考疯掉了,每年夏天,她都会穿着黑色乔其纱连衣裙,打着一把小碎花儿的遮阳伞,来教务处问高考成绩。当然了,问不出来,她已经毕业若干年了。高考这种制度,是为了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而让另外一部分人的命运一锤定音,死了心留在县城或者农村老家。我也不例外。我突然有了危机感,如果考不上大学,基本上这辈子就得在县城找份可有可无的工作,嫁个整天喝酒赌博的丈夫,生个娃。这跟我想象的未来相距甚远。
  
  当时我梦想中的未来是什么模样的呢?我想去北京——中国唯一一个让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城市。坐在北京的城墙上,看看长安街的车流,这是我那时的想法。要去北京太不容易了,谁都知道,首先分数得够。我开始研究高考这件令人厌恶又不可回避的事,想知道出题老师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最可怕的是历史,我的同桌有令人惊诧的记忆力,她能够把整本历史书都背下来,巨细无遗,我完全不行。我喜欢地理多一些,因为它有逻辑推理,有空间感,需要想象力。很快我成了地理方面的达人,地理老师是个用闽南话讲课的有趣老头,他在学校里的民间口碑很高,因为又机智又很会讲话,会把地理课变成一门玄学来教,讲起来别有趣味。地理给了我信心,很多同学来请教我如何学好地理,我也一一传授给他们。
  
  “地理很简单的,”我说,“就是想象你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看看天,看看周边,感觉一下坐标系,感觉一下洋流、山峦、动物和植被。”
  
  我做了一百多套英语题,一天一套,如此,即便不用背诵那么多单词,看到题,也蒙得出考点。单词,看着眼熟就可以了。数学大概也是如此,机械地做些模拟题,心里分析老师们的心情,这个人到底想考什么。
  
  高三,我们班有个男生疯了,是真的疯了。他经常熬夜学习,最后拍着巴掌傻笑着进了教室,每天依旧来上课。他的家人也没有来领走他,因为谁都不想让他考不了试,如果今年不考,就得再等一年,复读班在学校最偏僻最潮湿的一角,完全是冷宫滋味,每次我不想读书了,就会去那里走一走,权当励志
  
  然而我并没有疯掉,也没有考上北京,而是去了上海。去之前,还在大连军训了一年。
  
  离开学校那天,我才发现荷花池的花全部开了,视觉上何以对此无感,是留在老家的恐惧还是对未知世界的莫名期待?家人也好,老师也罢,都觉得我厉害极了,从一个特别差的学生,幻化成本县高考文科状元。我心里没有特别高兴,说实话,整个过程像个揭秘的过程。
  
  高考是个特别折磨人的东西,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滋味不好。不信你问问多少人在高考过后多少年,还在做着高考梦:考试忘了带准考证,找不到教室,拿到题解答不出来,以及知道自己考不上,绝望地从梦中的高楼上闭眼跳下来。
  
  我做过,不止一次。



相关阅读:原来我无法把悲伤溺死在食物中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争斗世博会
王戎“钻孔门
一只不幸而幸运的羊
所有的钟声都是为你敲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