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40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2-25 11:3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渊洁在儿子郑亚旗18岁成人时,给了他十条家训,郑渊洁称其为“郑十诫”。其中第一诫是关于交友的:“四十岁之前尽量不和收入低于你的人交朋友。”
  
  郑渊洁的这条“友诫”很符合国人的思维方式,朋友是要拿来用的。所谓“朋友多7路好走”,就充分表达了国人对于朋友功能的认识。
  
  对于这条被不少网民称为很“雷人”的家训,老郑的解释是:在获取方武合法的前提下,收入代表能力。就像与高手下棋容易得到提高,和能力强的朋友交往,当然自身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其实无须说明,这样一条家训早就以不成文的形式,被无数家长运用着,郑渊洁对此绝对没有“知识产权”。倒是定语“四十岁之前”让老郑摆脱了几分俗气,说明他赞成儿子在功成名就之后回报社会,去提携一下不如他的人。
  
  “欲取之,必先予之”,很久很久以前,老子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充分体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能量守恒。可惜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效率,于是常常一厢情愿地假定收入高的人都是傻子,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不如自己的人当朋友,然后让这些很功利的朋友用“吸星大法”吸取自己的能量……
  
  事实上,这个年代傻子真的越来越少了。尤其那些能赚钱的主儿,个个比狐狸还精。于是我们的社会经常上演一幕幕滑稽戏,比如文友小马平日言必称某某名家,他的博客上将这些名家放在了“好友”链接的醒目位置,博文中不时有与某名家进餐、唱和的内容,着实羡煞一干未名文友。然而点开链接上那些名家的博客,用最大号放大镜也找不到“好友”里小马的名字,更找不到任何名家与小马交往的只言片语。可见不对称地攀友往往是一厢情愿,而当整个社会都眼睛向上交友,那么大家能看到的都只是别人的屁股。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小说《围城》中,赵辛楣这样评价方鸿渐,不过他依然把方鸿渐当朋友。惟其如此,在乌烟瘴气的三闾大学,他俩才可以相依为朋,度过了一段还算有趣的日子。而我们这些可怜的现代人,如果我们处在三间大学会怎样?按实用原则,只有高松年、李梅亭之辈可以作为备选朋友,而这些有用之人即便可以攀得上,这样的朋友肯定让人晚上睡不好觉,得时时刻刻提防遭其暗算。
  
  “很有用处,可是很讨厌”,这样的朋友,现代生活中其实不少,所以我们不得不活得很累。
  
  “你最好的五个朋友,他们的平均收入大致就是你的收入水平……”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桥段,据说源自外国某名人,不过我觉得极像国内文人风格,很可能是他们借洋人之口弄出来的伪名言。我想当物质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人们交友的首要标准多半会是“有趣”,而不是“有用”。
  
  “友诫”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相信随着我们今后也渐渐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友诫”会成为“文物”,供历史学家作为社会研究之用。



相关阅读:昂贵钻石免费戴
轻不可闻的叹息
你为什么要留学
不低头,他成了世界之王
穿越世界的cosplay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