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怎样消除隔代教养的矛盾

[复制链接]
43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7 17:1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语:现在隔代教育几乎在每个家庭中都存在,自然隔代教育与父母教育的矛盾也不可避免,怎么做才能消除隔代教养的矛盾呢?希望小编给大家列举的几条能都帮到大家。  
  明确责任与担当
  
  养育年幼的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义务、责任和权利,但不是祖父母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是我们作为一个已经有了自己孩子的成年人应有的素养。老人没有义务为我们带孩子,无论是出于帮我们分担生活压力,还是喜欢和孩子相处,能帮一天,我们都该心怀感激。当我们抱怨老人帮我带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没有守住自己的界限,没有捍卫自己的权利。
  
  明确界限,掌握主导权
  
  时常听到一些年轻父母抱怨老人带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老人太固执,太强势,自己没办法,其实这只一种对自己责任的推脱。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连养育自己孩子的主导权都不能掌握,能说自己是个负责任的人吗?我们说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并不是说要绝对听从老人。我们听话是因为老人的话有道理,我们遵从的是道理;如果我们没有遵从老人的说的话,也不是对父母的背叛,而只是对他们话中的道理不认同吧。当我们抱怨老人固执和强势时,其实是在说自己没有原则和界限,做不了自己生活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不仅是教育孩子有问题,整个人生都是有问题的。
  
  接纳人生的不完美
  
  说起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很多妈妈能做到或至少在尽力做。那我们对待老人,为什么就常常刻薄,要求那么高呢?即使不考虑父母年老的问题,我们是否也该想想,自己就完美吗?自己带孩子问题就一定少吗?其实,我们抱怨的很多问题不是因为老人带才出现的,只是孩子到了某个特定阶段表现出的身心发育特征而已,而我们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偏见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老人。每个人都是通过感受、理解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我们与孩子或老人的关系本质上正是我们与自己关系的一种投射。所以,真正的接纳老人正是我们能接纳自己的体现,而如果我们做不到接纳老人,那也不可能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关系重于教育、包含教育
  
  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为教育孩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看到很多父母急着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各种学习班、早教班、或者整日谆谆教导做人的道理。殊不知,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伴侣,做事的方式,交流的语气等,要比那各种班和道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更重要!这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以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理解这个世界,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将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接纳和尊重父母,孩子又怎么尊重老人,尊重我们呢?
  
  教育是管理自己,不是要求他人
  
  年青一代父母,之所以抱怨老人带孩子会带来诸多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自己本身都做不好自我管理,分不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盲目给孩子定规矩,不是溺爱娇惯,就是打骂训斥,更可悲的是自己还不自知,于是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一些父母对自己养育了5~6年的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视而不见,而孩子去爷爷奶奶家几个月,就把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当。扪心自问,客观吗?教育在我眼里,从来就不该是责备老人,责罚孩子,而是管理自己。如果父母真的做到了,即使你只是每天晚上和周末陪孩子,但只要这种陪伴是有质量的,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来自你的力量和引导都是强大的,那老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大。
  
  接纳差异,不抱怨,不强求改变
  
  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老人的观点,都要给予接纳。接纳不是认同,而是对老人观念、性情、习惯的尊重。我们没有权利苛求老人去做出改变来适应我们,以我们的理念和方式教养孩子。如果婆媳对孩子的教育分歧很大,就尽力让孩子的爸爸来做老人的工作,这也是做丈夫和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涉及大的原则的问题,会和父母去沟通,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而不会强求老人一定按我的意志去做。以我的观察和理解,隔代教育问题的表象是养育孩子的理念、方法的分歧,本质是两代人价值观、性情、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问问我们自己,这些是能轻易改变的吗?我们三四十年岁月所形成的观念、习惯都改变不了,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去改变,现实吗?如果真的退一步说,一定要一个人改变的话,那也是我们,而不是老人。所以,我可能会坚持自己的做法,但对老人不当的做法,不抱怨,不强求改变。
  
  借助专家之口
  
  这是我规劝父母的一种常见手段。无论人多大的年纪,都会觉得子女是孩子,但对专家、学者的话,反而会更在意。遇到一些大分歧,我会把一些专家的访谈节目,或报纸杂志上相关报道找来给父母看看,他们虽然嘴上很少认错,但我发现以后对于类似的问题,还是有所改进的。
  
  人生最不能等的两件事,一个是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是对老人的关爱。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无法挽回。好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爱和智慧,这两件事就能合二为一。对我们的父母日常点滴的关爱就是对我们孩子一种良好的教育,而给我们孩子良好的教育也是对我们父母之爱的继承和传递。这份关爱,这种教育就是送给所有孩子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的最好礼物吧。

  </p>

  
  




相关阅读: 开学季,请和孩子一起减减压
为了爱,父母永远不要放弃
孩子应该明白的50条行为规范
了解性病的几种传播途径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