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妈妈问:“我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帮助他改正?”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保持注意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
) O- }3 u" W* V4 G, b, k- y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3 x! o9 j a1 E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 j" e7 T7 M, i, T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1 x2 ?& ~: N& m2 K G) X* D. S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 ^ @) q" {' h q$ h' r5 O- Z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4 _+ Q7 x0 i. Y1 G' C( {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e# `" m/ c$ e, H5 A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h% k' u6 n$ j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8 N+ }, `9 @# o) N8 n
解读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X1 s1 ?4 }- Z P) W. e- {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 Y* ~1 O, }% o
关于注意的产生一般有三种:+ a @5 k# P3 V' _" [- `
事先无特定的对象和目标 不需要做意志努力,靠外界刺激、情绪等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不随意注意。
9 g; e) f' G3 a0 q& _: S比如街头有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会吸引很多孩子的注意;又比如,如果一个人肚子很饿,就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特别的注意。
0 K' m- t, o4 i/ g! D4 |有一定任务和自觉的目标 靠意志力来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注意。
, A; S& V X$ K7 W' X这种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人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在规定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就能全神贯注;或者,如果具有顽强坚韧的性格,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抑制其他诱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
8 \4 ^" C; ?8 l; Q- s! R$ x6 f4 B/ d出于兴趣 既可以服从于任务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后注意。. |3 N+ n- X: X6 f. m1 T
这是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这种注意状态下,最能取得成效。这样的注意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5 V) g: U9 S# G( s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核心原则# Z8 q( W5 J; o4 c/ X
前面分析的三种注意,是针对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的,不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因为意志力和理解力都与年龄有关,我们不可能要求很小的孩子就能够具备“头悬梁、锥刺骨”的强大意志,而且,即使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也难以长期持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家长做到的。% Z* C& I G: f! t"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最有驱动力的。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小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非常专注、不折不挠地持续去做。6 ?6 z$ [0 {$ C+ E8 \$ L$ u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 C1 E$ q2 Q& P
比如处在符号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身边的数字和文字会发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研究学习和提问。而如果孩子还没有经过对真实世界的充分接触,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一抽象学习阶段,此时家长提前教孩子,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从而让人感觉注意力不集中。
# f3 M2 Z9 I8 \4 W% h4 J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剥夺孩子做本应去做的事情的权利,或者经常打扰孩子,那么,不仅孩子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的注意行为也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决定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 a9 {0 M+ v2 u, i P g" q& I女儿好好从小在做她喜欢的事情时,很少被打扰。她在还不到4岁时,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能够全神贯注地做很长时间,在旁边叫她都听不见。有一次在幼儿园做手工,好好特别喜欢,从活动准备、制作到最后的整理归位,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下来,前后长达90分钟。当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好好也会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比如一本不喜欢的书,翻上不到半分钟就扔一边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玩具,玩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 D: A% x. N0 A* T' f' l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2 z$ F) t9 I, \% c {3 y3 t1.有规律的生活。
+ A0 @7 s) }% \# D( S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t$ [3 G4 x! ~' R1 a2.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M; t# z( K. r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x8 N2 z: f* B( T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 g$ G" i4 O, _/ |6 [" I4 K+ F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 v6 t J! X1 Q" w7 a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G- ]' x, q7 M% ^4 g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9 D( V- |. E( s/ ^+ r' L! B8 F( n+ f
! d: }2 ` i1 f* V" s. n `
" Y$ G B& B* x' X# I" B6 f! Q$ D2 w" d) X, P- y2 B4 [. U
相关阅读: 新理论:3岁前的记忆其实很重要/ D; ~5 z& I/ E J. _0 f. [8 Q
发展学龄前孩子的音乐记忆力: ]. I5 M3 A, R& U. X. f
女性患偏头痛能增加记忆力
8 G" V& z. U, ^饥饿可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d/ K% g* X' o# s
记忆力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