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教导,过分地剥夺宝贝自主判断的机会,或者以开发智力的名义利用各种学习活动填满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就会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那么,父母与孩子相处嬉戏的度应该如何掌握呢? 1 ]& W5 s, p/ q5 y2 X$ `) @
- H0 U0 Q1 J. x: S
解析: : h" J" s. {' g' o
* V& H% R; A* X9 t- N# `3 j 不同阶段独处的特点
% G- {, t6 b0 A2 a6 y9 T4 t- i- r
0 X8 @9 \6 H! W 0-1岁
+ o, U. s1 Q, @
& U$ K: r& g, `% R 当婴儿身心舒服时,他常常会伊伊呀呀地说着“话”,玩弄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丫,不时翻动一下身子,开开心心而又不受打扰地独自玩耍。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很明显,他在享受这段独自玩耍的时光。 ; t0 k( P _6 c+ h3 M
7 u* m" F: T U3 f- r3 D0 w3 M 学会爬、学会走之后,宝贝的兴趣开始扩展到自身以外的空间与物品,他用小手够着他看到或触及到的物品,将它们抓起来塞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这些意外获得的“食物”。如果他玩够了某个物品,他的视线就会转移,他的小手就会伸向另外一个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标,继续他独自玩耍的活动。通过这种玩耍,他开始“独立思考”,并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只有当他独自一个人玩腻了,他才会通过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3 N1 B# d$ A h. N+ t8 P$ G* B. n4 R
1-3岁
# E) c9 ]. r# C1 o7 m8 ^. l
/ S5 c; T$ [! p' Y 1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他独自玩耍时不再仅仅通过抓握、咀嚼来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时候,他会自言自语,与他周围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他的独自玩耍看起来带有更多享受的成分。尽管有时候在父母听来,他的自言自语根本就不知所云。对于已经会行走的宝贝来说,周围环境实在有太多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于是,他们可能不知深浅地到处闲逛,去发现、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兴趣的事物。
/ R4 w8 K1 G6 `8 g- J% I* D4 D5 l1 r" j v
3岁以上
& E# h2 g% u' ]4 a' t: F+ ?4 ^
* ?# \. `9 |0 n; M0 D' d& o 前3年的探索经验让孩子掌握了更多独自玩耍的技巧,于是,很多时候,他会更加醉心于独自主宰自己游戏内容的活动中。灵巧的动作结合他机灵的心智,即使仅仅是一个他早已熟悉的简单物体,他也能开开心心玩出很多花样来,并利用这些物品设计自己喜爱的游戏。 * s7 }+ Z- P: U) U0 ?
3 A0 z! l2 \" q* f
方略:
% c2 U" i# ]; V! R$ v. {4 v' ^( J0 m0 Q K Q" Q% C
在独处中发展自我 7 t: q4 E U) J8 U2 k
* ?' @; X2 P s( r/ g$ v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活动。
" m" w: F" f/ T! |( e: g; c2 o1 m/ j5 e5 C' ~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也一样充满了诱惑,并且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这些活动,更不要自以为是地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 0 F; O# f+ Z: E5 S, U, s
. L* k& G% ^0 D4 L) Q
自由落体的神奇、空气流动的美妙、阳光洒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闪光、不断变换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乐……所有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6 }* _7 M: T+ M: w; n" K. F( X' V! _
# T$ J. V8 h+ N; V% D* N* ~* \1 ^ 根据孩子的需求留给他独处的时间。 ) `, Q2 D" h6 @
) r5 Y7 L& E- z0 a3 d# ]' j 仔细观察孩子需要独处的时机。这时候只要他人不干预,孩子会自然而专注地独自玩耍。当然,他也会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注,当孩子不停地四处张望,甚至开始哭闹着想要引起父母注意时,不要强迫他继续独自玩耍,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小肩膀,这些都是最好的给予孩子安慰与关注的方式。当孩子发现父母依然在不远处关注他,他就会放心地继续他独自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 V. G" o9 l4 @1 S9 d& |7 R! T, H3 R1 V& M& [
让孩子养成尊重彼此独处权利的习惯。
. V3 k( c) I7 U9 r# t2 I! G6 [
; }, t( w. h: r' P! @9 u! D! a1 | 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差的孩子,他们总是过分地期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然后做出一些在某个时间段里彼此独处的约定,让孩子在约定的时间控制自己想要打扰父母的欲望,学习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周围环境的神奇有趣,并尝试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2 e3 r9 y1 A2 x8 X" H2 B Z; s3 ^- b8 c8 [
这个约定的时间一开始可以很短,比如从5分钟甚至1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最好给他准备一个闹钟,告诉他,分钟走到哪个位置,他就可以来找爸爸或者妈妈。时间由短到长调整,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效的缓冲时间,让他慢慢习惯独处。
8 l6 h- _# _7 Z! `7 o4 m7 f8 z" Z% [' c( s. s. k% h/ g' b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到处闲逛。
3 [# r+ b6 f/ p) Z
% x$ ~' f: v, E" w$ e9 Q6 w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或者遭遇别的事情而限制他活动的空间。在家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闲逛环境。在户外,只要没有危险,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尽情地闲逛。在闲逛的过程中,他经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这些有趣的事物会成为引导他仔细观察事物的契机,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