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烽火守书人

[复制链接]
34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1:4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萨德•伊斯康德是伊拉克库尔德人,曾经加入库尔德游击队对抗萨达姆政权。他后来到英国读书,成了一位学者。2003年,美军攻入伊拉克,他接受号召,回到巴格达重建自己的国家。
  
  经过战火的洗劫,伊拉克国家图书馆不仅馆舍毁损严重,文献也大多被烧被抢。古书、档案、文件遗失了60%,珍善本遗失90%。
  
  每天,图书馆大概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供电时间,玻璃窗随时会被子弹扫射,办公室随时可能被炸,昨天还在上班的同事今天可能就不见了,甚至会亲眼目睹自己的同事在战火中伤亡。
  
  原因是这个图书馆的位置特别险要,什叶派和逊尼派都想争夺,于是,两派都跑来找馆长商量,要在图书馆房顶上装机关枪。每天去图书馆上班,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了,每天都这么提心吊胆。有一天,萨德还被国民卫队的人拿枪指着头恐吓。
  
  在这种情况下,萨德•伊斯康德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图书馆馆长呢?他想为自己的祖国保留一线历史文化的命脉。
  
  萨德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一些自己觉得很高兴的事情,比如:今天的供电时间是6个小时,本月进馆读书的读者从60人上升到100人……而这些图书馆的馆员热心到什么程度?如果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而馆里没有,他们就会立刻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和被绑架的危险到市面上买回来。如果买不到,馆长就会通过国际合作寻求支持。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想办法把书籍送过去。
  
  每次遭遇战争,文化肯定会遭殃。人的生命都在战争中丧失了,文化还能依附在什么地方?但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城市的重建,却离不开文化所起的作用。
  
  萨德在日记中的那些真实记录让他成名了,但他最后放弃继续写这个日记。他说,这样的日记好像是在剥削自己的同事和族人的苦难生活,拿他们的鲜血和眼泪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而这些都是他不需要的。他想要做的是,继续在战火蔓延的混乱局面下,做好自己的工作。



相关阅读:初吻那件小事
八十七岁的“私奔”
鹿湖爱情故事
桂花飘香
善良的“连环”效应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