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托孤”印书

[复制链接]
47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8:2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1年夏,吴伯箫从北平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在校长办公室当了一名事务员。1935年,吴伯箫离开青岛,先后到济南和莱阳任教,暑假期间回到青岛,与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创办《避暑录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青岛危在旦夕,王统照要离开青岛去上海。吴伯箫当时正任莱阳乡村师范学校的校长。他感觉打起仗来,自己会流落到什么地方难以预料,便把自己大学毕业后6年来写的文章,剪贴成册,在他们分手前,就像“托孤”一样交给了王统照。他激动地握着王统照的手,说:“你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印就印,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印,就存在你手里吧。”当时吴伯箫对自己作品的出版,并没有信心,所以连个书名也没有起。
  
  1938年4月,吴伯箫长途跋涉来到延安,投身革命,对于托付给王统照代为保管的那个散文集子,他似乎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1942年夏天,有人对吴伯箫说:“你的一本书出版了。”吴伯箫听了一愣,心想:我会有什么书出版呢?那人说:“上海一家杂志上还登了别人为你的书写的序言。”那人还拿出那本杂志给吴伯箫看,上面果然登着《羽书》的序言,作者是“韦佩”,可吴伯箫并不知道“韦佩”是谁。当他读了序文的开头:“伯箫此集存在我的乱纸堆里已两年半了……”这才恍然大悟,“韦佩”是自己的好朋友王统照。王统照以文章《羽书》篇名作为书名,正好适应抗日战争初期的形势。吴伯箫翻看着序文,为作品的问世而激动,更为朋友深厚的情谊而感动。
  
  (肖灵摘自《人民政协报》年5月29日)



相关阅读:说“不”是美德
微不足道的人生目标
魂魄
海外行贿玩花招
一句话的改变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