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偏远的地方

[复制链接]
29 0
水仙妹妹 发表于 2018-2-25 18:2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贾平凹先生曾记述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次,他到中国西部山区的一个镇上游玩,到了一户老农家,贾平凹便和这家的老汉闲聊。老汉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就在镇上,一个女儿考上了大学,最后分配在北京工作。老汉说:“我女儿接我到北京去住了一个月,我刚回来不久。”贾平凹问,那怎么不多待些日子呢?北京多好啊。老汉答,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贾平凹听了哈哈大笑。
  
  相信不少人读到这里也会莞尔,这个老汉,北京还偏远啊?不过,无独有偶,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孩,竟然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她认为巴黎也是偏远的。
  
  关于小女孩的故事来源于丹麦电影《巴贝特的盛宴》,说是有个音乐家在一个偏僻的渔村小教堂里,发现了一个唱诗班女孩有着惊人的天赋,便很想带她去巴黎发展。他对小女孩说,巴黎是全世界艺术的中心,在那里全世界的人都会排着队来听你的歌声,相信我,那些正享誉世界的歌唱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
  
  但出人意料的是,小女孩拒绝了这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要知道,这位音乐家可是当时音乐界一言九鼎的人物啊。小女孩回答说:“也请您相信,当我在这个小小渔村,在这个二三十人的小教堂,开口赞美上帝时,宇宙中所有的天使都在倾听。我不要其他的满足,或者,其他的满足并不是满足。”音乐家失望地走了,他想不通,这世界上会有这样固执的人,把巴黎当做偏远的地方。
  
  一直以来,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离开小村,离开小城,去往更远的世界的中心,成了绝大多数人终生奋斗的目标。这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否每一个去往中心的人,都会得到他人生的满足呢?恐怕未必。被时代的某种浪潮裹挟着盲目地去往中心,生怕被中心抛弃,生怕被边缘化,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病症之一。
  
  其实,中心和边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丰盈,身处地理上的小地方也可以自豪地淡定地说,我这里就是中心。
  
  当中国的老汉与丹麦小女孩对别人说出他的小镇与她的小村就是世界的中心时,内心一定充满了骄傲、自豪与满足。



相关阅读:从前的样子
生活的忠告
笨拙才是大智慧
面对烦恼的“四部曲”
不坐火车的高仓健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9

帖子8457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