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当今家长为何多自认“失败”?

[复制链接]
16 0
shuiblue 发表于 2018-2-27 17:0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

一位母亲的呼声,引来那么多读者的回应。半个月来,参与讨论的每一封邮件,无不承载着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然而隐藏于其中的,却是沉重。

当社会上贴着“失败”标签的妈妈越来越多,当某个家庭的个体情况成为众多家庭的缩影,我们很难不停下来去反思。

家长总是习惯于点击孩子的痛处

“学习可以说是许多孩子的痛点,因为成绩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但现在的妈妈,总是习惯于去点击孩子的痛处。时间长了,孩子和妈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星星河”家园创始人徐国静说。

11年来,徐国静在全国25个城市开展过大量亲子活动和心理讲座。在接触过的母亲中,不少人都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一旦孩子成绩出了问题,就觉得自己和孩子都很失败。有的孩子才7岁,妈妈就下了“失败”的定义。“7岁就失败了,今后的路还怎么走?”

“失败和成功是跌宕起伏往前发展的。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下一个路口可能就成功了。”徐国静认为闻皓的孩子初中没有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并不代表今后的3年没有可能发生改变。但在妈妈“失败感”的笼罩下,孩子都觉得自己很失败。

“其实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离失败还很远。就跟摔跟头一样,他小时候摔跟头你觉得他失败了吗?没有。吃饭时饭粒掉下来、说话没说好你觉得他失败了吗?也没有。为什么上了学成绩不好就是失败了呢?”

徐国静接着谈道,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欣赏的、肯定的,孩子就觉得有亲和力;而如果家长对孩子不欣赏、总是指责,孩子肯定不愿意靠近。

孩子需要一个驱动器来启动激情

“孩子自身存储的能量不足,我们必须不断给他蓄电,不能老是打击他。孩子的信心需要被激活。”

徐国静举了个例子:有的孩子在初学一门功课时比较吃力,假如这时老师说“你没悟性”,那么他学习的兴趣会骤降。但假如他取得了一点成绩,老师表扬一下,他则可能眼睛一亮,就来“电”了。

“孩子需要一个驱动器来启动激情。在学习上无法取得认可的孩子,可能会从其他方面找到自信。”徐国静接触过一个孩子,在班上成绩很差。某段时间迷上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进而对清史发生了兴趣,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开始研究,在班上和同学侃侃而谈,同学们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在团体中找到自信的他,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徐国静建议孩子多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她表示,现在一些学校缺乏娱乐、艺术与运动等项目。尤其是男孩子,没有比赛的刺激,能量难以爆发出来,压抑久了就变成学习机器了。“团队活动中,孩子易于表现出另外的一面。比如在家里是孩子,老是听家长说话,没有表达的机会。在这样一种单一的角色里面,成长很困难。到一个团队里,则变成领队、变成哥哥姐姐,身上肩负了责任,能力得到认可,很多东西就被焕发出来了。”

知识程度高的母亲对孩子满意度低

徐国静谈起一次去东北采访的经历。当时,许多知识妈妈侃侃而谈,谈理论、谈教育,可当提到自己孩子的时候,纷纷摇头,陷入忧伤。可相反,在座的一个工人妈妈脸上却洋溢着幸福。

实际上,按“知识妈妈”的标准,工人妈妈的孩子很一般。但工人妈妈却说,我儿子学习不错,要考大学;女儿成绩不怎么好,但她有梦想,将来一定有出息。

相对于工人妈妈的知足,“知识妈妈”的标准则近乎苛责。她们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是否去了哈佛。“知识妈妈”容易把评价标准放在较高的档次上,要求孩子学习好、有追求,将来在一个有前途的空间发展。

曾经有个妈妈诉苦:说自己听了很多讲座,看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希望女儿能学习绘画、英语、舞蹈和音乐,所以专门在少年宫附近买了房子。尽管这套房子格局不好,又很贵。但上中学以后,她发现女儿成绩变差了,她的“全方位”设计落空了,而且女儿变得特别不听话。自己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会换来这个结果?这位妈妈陷入痛苦之中。

徐国静认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了“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亲情关系也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般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亲子沟通的门被锁上了

徐国静说,可以看出,闻皓不是今天才发出“失败”的声音的,她一直处于痛苦的状态中,也一直在探寻出路。

“她首先要做的是自我清理,把失败感清除掉,一个人总活在失败的影子里多痛苦啊!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老,越来越没有力量帮助孩子。”徐国静说,其实,有些伤害是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的,只不过到了青春期才会显现出来。当孩子关上了自己的心门,会觉得听你说话是一种痛苦,听你教导是一种压力。这样就陷入恶性循环:孩子成绩越差家长越不满,家长越不满孩子越不知所措。

徐国静接触过一个小女孩,她一做作业妈妈就坐在旁边盯着,写一点,妈妈就嚷:错了!再写,妈妈又嚷:错了!一连十多次。后来她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了。“这样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环境,本应宁静的空间里充满了噪音。”

徐国静有个同事,某天采访归来突然在办公室里落泪了。她采访的是一家三兄弟举办的画展,当时他们的妈妈也在场,记者说:你儿子真棒!真了不起!面对赞扬,那位妈妈眼神里闪烁着骄傲和激动的光芒。这位记者感慨:自己的妈妈从来没有这样用赞赏的眼光注视过她。

中国的父母总是非常“谦虚”,孩子一得到别人夸奖,本能反应就是:好什么好?他××地方做得还不够呢。“这个观念会对孩子伤害很深。”

钥匙攥在妈妈自己手里

“作为妈妈,自己人格健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孩子自然会跟你学。如果每天盯着孩子,告诉孩子应该这样那样,反而让孩子反感。”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孩子恼火,妈妈也累、苦闷,发现自己牺牲最多,得到的却最少。孩子就像一个俘虏,妈妈则像看守。谁也不自由,谁也不幸福。

徐国静还分析,在如今的家庭中,爸爸都很忙,总是妈妈在家,这种家庭状态使得妈妈在子女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很多时候,妈妈控制着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行为。因此,在子女教育中,妈妈的位置显得尤其重要。“其实,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妈妈应该后退,让孩子自己走,当孩子害怕的时候,知道妈妈还在注视着他,这就足够了。”

“现在的家长更多的是遇到问题讨方法,找心理医生。其实方法每个人都有,但是没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徐国静说,打开门的钥匙掌握在妈妈自己手里。妈妈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空洞的教导。


相关阅读: 正确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
宝宝感冒要合理用药
你所谓的教育孩子,也许只不过是在欺负孩子
孩子这样发现早春的秘密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16021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