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复制链接]
229 0
麻脸秀才 发表于 2018-2-28 17: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下,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父母应帮助和指导孩子正确地完成这一过程。
“晓之以理”,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掌握是非标准,划分善恶界限是产生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由于道薄上的无知造成的。所以要重视形成孩子的道德概念,不断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好学生“,一年级孩子的标准是学习好,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二年级时,进一步认识到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关心集体,能团结同学的人;到四、五年级,一个好学生应当是学习成绩优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广泛团结同学,热心为集体服务。他们的认识虽较具体肤浅,但却是逐步加深的。总的来讲,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具体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总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们认为跟家长顶嘴,不听家长的话,就叫固执。只有上了中学,到了少年期,孩子才能掌握诚实、虚伪、公正、勇敢等抽象的道德概念。第二,模糊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是肤浅的,往往不全面、不精确。他们看问题,局限性很大,往往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认为不调皮的是好学生,认为学习好,但有时调反,或者学习不好,但守纪律的,就不是好学生了。他们往往分不清是非,比如,把包庇和祖护同伴的错误看成是忠诚,把向老师反映情况看成是出卖朋友;有的孩子把拾到的东西归为己有,当向他指出,不应拿别人的东西时,他却不以为然地申辩:“这又不是我偷的,是我抬到的”,第三,不稳定性。小学儿童易受错误思想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道德认识主要靠日常生活中成人对他们的各种行动的褒贬、止扬而形成的。随年龄增长,在学校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下,才能逐步掌握基本的道德概念,使道德认识逐步深化。



相关阅读: 让宝宝更自信的方法有哪些
完美家庭培养自信宝宝
怎样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
如何尊重孩子独立人格
12星座宝宝性格特征全解析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3

帖子6500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