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海马网手机版
  • 关注海马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海马公众号
title
过目不忘单词通(中小学套装)大师--21天成就记忆大师记忆宫殿--视频书籍套装
加盟--海马分校脑图--全脑思维导图课速记--过目不忘的图像记忆法课

性格敦厚仁爱者的命运

[复制链接]
92 0
荷叶姐姐 发表于 2018-3-17 13: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荀攸是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他为曹操称霸中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性格敦厚仁爱、皆出正谋,从不以邪恶之术害人。那么做为一个谋略家,荀攸出的谋是正谋还是邪谋呢?这要依人的性格而论,荀攸为人忠厚仁爱,自然皆出正谋。?

  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到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抗我,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粮饷全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这样即可诱而击敌。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胜,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曹操不听劝告,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连曹操本人几乎都死在那里。后来,曹操十分后悔地对人说:“这都是不听荀攸的话的结果啊!”从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

  尤其是兵家之中的谋略是最为阴险的,因为两国交兵只讲胜负,而不讲什么道义与非道义和天地良心。而荀攸则依兵家之法为曹操出谋划策,就征张绣一计看绝非阴险毒辣之计,但还是能克敌制胜,难怪曹操以后对他言听计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讨伐曹操,当时,袁绍的军队十分强大,同曹操相比,他有很大的优势。但袁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指挥无方,曹操和袁绍相持在官渡,一时胜负难分。后来,就在曹操粮草将尽,十分着急的时候,袁绍手下谋士许攸遭到袁绍的怒斥,一气之下决定投奔曹操。许攸直往曹营而来,被曹军捉住,许攸说:“我是曹丞相的老朋友,快快给我通报,就说南阳许攸来见丞相!”军士到曹操寨中禀报,曹操正在休息,一听说许攸来了,知道他肯定对自己有所帮助,大喜过望,还没有穿好鞋就迎了出来,并以贵宾招待。

  曹操问他有何计策破敌,许攸说:“袁绍的军粮和其它军需物品都囤积在乌巢,现在由淳于琼把守。你可以挑选一些精兵,假称袁绍的将领领兵去那里守粮食,乘机会放火烧掉粮草和其他物品,这样,袁绍的军队不出3天就会不攻自乱!”在多年的用兵中,断人粮草是他的惯用手段,曹操听了,正中下怀,隆重地招待许攸。第二天,曹操亲自选骑兵、步兵共5000人,准备去乌巢劫粮。曹操的左右张辽等人怀疑许攸,认为袁绍的国粮场所不会不加以防备,不要轻信许攸的话。曹操说:“不必疑心,现在我军粮草已供应不上,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须这么做,倘若不采用许攸的计策,我们也只能是坐以待毙啊!”?

  “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曹操这一招不失为上策,因为在冷兵器时代,粮草是军队的命脉,更是军队的士气。那么,做为曹操谋士之一的荀攸想没想到这一招呢??

  其实,荀攸早就有这个看法,只是不知袁绍的虚实,在许攸到来后,就坚定地主张曹操亲自率兵去乌巢。于是曹操对自己的营寨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命令重兵把守好大寨,在左右两侧埋伏了一定的兵力,防止袁绍偷袭。然后率领5000人马,打着袁绍的旗号,每人都背上草木,乘黑夜偷偷朝乌巢进军。曹操领兵前往乌巢,一路上遇到袁绍的寨兵,都说:“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看他们打的都是自己的旗号,也没有疑心。到四更时,曹操的队伍到达乌巢,曹操立即命令士兵点燃草木,一面敲鼓一面呐喊,直杀得敌军落荒而逃,没有应招之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袁绍乌巢粮草被烧,损失惨重,又失去了许攸、高览这些栋梁之材。军中士气低落,人心恐慌。许攸又为曹操出主意,他说:“今日袁绍残兵败将归去,人心不稳,应乘胜速取袁绍大本营,这样就可以消灭袁绍的有生力量。”曹操又依计而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这时,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可以乘胜追击,可以传假情报,说我军将调拨人马,一路作出攻取酸枣和邺郡(今河南延津和安阳)的样子;另一路作出攻打黎阳(今河南浚县)的样子,断袁兵归路。袁绍如果听说了这个传闻,以他多疑的性格,必定会信以为真,就会分出兵力阻击我军。我方可乘他调兵拔寨之时,急攻袁寨,袁绍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定能破敌。”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立即采用荀攸的计谋,出动3路人马,四处扬言,散布迷惑袁绍的消息。袁军听到消息急忙报告袁绍:“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了。”袁绍信以为真,急忙派兵10万人,分别支援救邺郡和黎阳,连夜急行军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队兵马,乘虚而入,冲向袁绍营寨。袁军本来已无斗志,官兵四处逃散。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带着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军在后紧追不舍。袁绍为了渡河逃命,把金银财宝、图书车辆全都丢弃,只带随身骑兵800多人一同逃往黎阳,曹军获得全胜。

  可能有人要说: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那么荀攸这一计不就成了毒计邪谋了吗?非也,“计毒”实际是指“计高”。况且两军交锋如果是纯粹的军事上的斗智攻伐,而不把战争的灾难带给普通百姓就算得上是正谋了。这和那些为了炫耀武功,在攻下城池后屠城的办法相比,这又怎么能算邪谋呢?名将白起为了炫耀武功,彻底消灭赵国的军事实力,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而曹操仅烧了袁绍粮草而已,两者相比,孰为正谋,孰为邪谋一目了然,荀攸一生为曹操出谋无数,又有哪一次用过这种毒计呢?究其原因,皆因其性格宽厚仁慈所致。荀攸敦厚正直的个性,使他为曹操谋划了许多上乘之计。曹操因此取得成功,荀攸也因此在那个乱世纷争的时代留了英名。?

  在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就想撤兵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对曹操说:“吕布虽然勇敢,但无计谋,如今他三战三败,锐气大减,虽在固守,军队已没有奋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就会不攻自败。吕布手下虽然有陈宫那样的谋士,但他设谋迟慢,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赶在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吕的计谋尚未设定的时刻,想法紧急攻击,这样,吕布一定能被攻破。”?

  曹操急问荀攸:“有什么好办法呢?”荀攸说:“可以先摧毁城墙,即可一举进攻。”于是,曹操指挥曹军引沂水和泗水灌进下邳城,大水冲垮了城墙,吕布军队不战而败,吕布则被曹操活捉而杀。

  兵贵神速,战在不仅胜敌之武力还要胜敌之意志才能彻底将敌人摧毁,荀攸此次之计,我们有什么可指责的吗?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私利相互争斗。建安7年,荀攸随曹操讨伐袁谭、袁尚,到了黎阳。第二年曹操又去征伐刘表,正在这时,袁谭、袁尚兄弟二人为争夺冀州发生内讧,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袁谭派人到曹操军中乞求归降,请曹操援助自己。曹操请谋士大臣商议,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先讨刘表,刘表强大,而袁谭、袁尚不仅不团结,相互之间争斗不息,而且有智计,也没有得力的将领、谋士辅佐,是不足为虑的,只有荀攸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刘表父子如同豚犬一样,只是看门守家而已,并没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要不然正当天下混乱大有作为的年代,他却守在江、汉之间稳坐不动。袁绍曾占据四州地盘,拥有精兵50万,基础十分雄厚,经过了多年的经营,已经赢得了人心,现在他们兄弟相争正是我们灭掉他们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使他感到无路可走,再去和他的弟弟讲和,到那时,他们两人和睦相处,子承父业,那么天下的苦难就不可能平息了。如今他们兄弟相残、势不两立,如果其中有一人被兼并,那么他们的力量就强大多了,会不易对付,应该趁他们内部战乱的时候攻击他们,天下就平定了,可不能坐失良机啊!”?

  正因为荀攸性格敦厚,尽心尽力,让曹操一次又一次的采纳了他的建议,出兵打败了袁尚。袁尚被消灭以后,果然不出荀攸所料,袁谭立即反叛曹操,这样一来,他就势单力孤了,曹操在南皮将袁谭杀死。?

  平定冀州之后,曹操在向皇帝为荀攸请功的奏章中说:“军师荀攸,自辅佐臣起,每次征战必随臣前往,臣前后能攻克那么多强敌,都是荀攸出的计谋。”于是,朝廷准奏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后来曹操建立魏国,荀攸被任命为尚书令。纵观荀攸之谋,无奇谋、无邪谋、无忍谋,可以说他一生使用的都是正谋。?

  由于荀攸性格温和敦厚、仁爱聪慧,曹操想把儿子曹丕托付给荀攸,就告诫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曹丕对曹操这番话铭记在心。荀攸生病,曹丕拜在床下问候,像对待父亲一样,这些殊荣皆因荀攸正直敦厚的性格所致。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曹操这样的奸雄手下也颇受尊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相关阅读: 居常嗜好浓枯相宜
女孩子应该懂的生活智慧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2
黑木炭白衬衫
心无风涛性天化育
收藏
收藏0
转播
转播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0

粉丝26

帖子13432

发布主题
阅读排行 更多
重点推荐
 
 
学习咨询
记忆咨询
淘宝阿里旺旺交流
海马淘宝网店↓
点击前往
微信咨询:18607127010
微信公众关注: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18607127010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2818275490@qq.com
移动电话:18607127010

Powered by HAIMA! X3.2© 2005-2025 HAIMA Inc.( 湘ICP备202002327-1号